【連加恩與非洲的故事】
走進沒有地名的地方,看見非洲孤兒的故事

貧窮與疾病威脅著他們,非洲文化輕賤小孩,死後多半被草草埋葬。

撰文:曾芷筠 攝影:王漢順 影音:楊仁翔

走進沒有地名的地方

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是台灣在西非最大的邦交國,2001 年,陽明醫學系剛畢業的連加恩在此擔任第一屆外交替代役,2004年蓋了孤兒院「霖恩小學」,意思是「上帝恩賜的地方」。

Tiogomose,一個 Google 地圖都搜尋不到的地方,這裡的生活異常艱辛,因為謀生不易,許多父母或因生病過世,或因絕望抑鬱而自殺,這裡孤兒的比例極高。跟我們走進三個孤兒的家庭,聽他們的故事。

1 / 3
Albert Koola,8 歲
父親在田裡被毒蛇咬死,母親 2014 年因感染症過世。由於垂直感染,他與哥哥也帶有病毒,每 3 個月由學校生活輔導員帶他們去醫院拿藥。
沒水沒電、三坪大的土屋,就是他們的日常起居的全部。媽媽死後,Albert 與哥哥移到隔壁奶奶房裡住。由於布國鄉村聚落型態是親戚一起住,父母死後,他們由叔叔、嬸嬸、奶奶撫養。家裡非常貧窮,兄弟又患有疾病,受到冷落。有時他們沒有飯吃,老師只好帶他們去學校吃飯。
GO
2 / 3
Rosine Zongo,6 歲
父親早逝,母親眼見家裡愈來愈窮,心情抑鬱,今年5月回到娘家附近的樹叢上吊死亡。有一天放學回家,Rosine 就看不到媽媽了。
Rosine 排行老么,六個兄弟姊妹各自結婚或去鄰國象牙海岸打工,家裡親戚靠農作物加工成醬汁、果醬維生。她剛進入霖恩小學讀一年級,母親死後,她去年十一月改住堂姊家,每天必須走更遠的路上課。家訪時,老師們知道這件事,決定讓 Rosine 改住學校宿舍。這次回來,她一言不發,但想到媽媽,就哭了。
GO
3 / 3
Natacha Koola,10 歲
媽媽是爸爸的第二任妻子,媽媽過世後爸爸又娶了第三任太太。 Natacha 在 10 個小孩中排行第 5。
Natacha 跟姊姊住在這個房間,也是媽媽生前住的房子。因為離學校遠,平時她住宿舍。回到這裡,她父親告訴我們,今年雨量不穩定,蔬菜收成很差,他希望牧師及連加恩為他們禱告,祈求家裡無止盡的貧窮噩運能夠改善。禱告完,Natacha 躲到房子後面,偷偷哭了起來。
GO

布吉納法索人口約 1800 萬,平均年齡僅 47 歲。蟲咬、瘧疾、愛滋感染等疾病使得人口早逝成為常態,長久以來,幼年人口佔一半以上。非洲文化對小孩看得比較輕,死後多半只是草草埋葬,長者才有較隆重的葬禮。即使幸運躲過這些威脅,小孩也常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權利,就學率僅 4 成。

連加恩創立的孤兒院「私立霖恩小學」從 2004 年底開始,收養父母雙亡或單親貧窮的小孩,目前校內有約 100 位學生,畢業生 60 餘人。畢業生若選擇繼續升學,也會獲得資助。校內有 3 個小孩感染 HIV,每 3 個月由生活輔導員帶到醫院領藥,藥物費用由政府負擔。

村民絕大多數非基督教徒,入學後,除了法文、算數、社會等一般國家指定的教材,也有讀聖經、週日在校內教堂禮拜的固定活動。由於不收學費,提供食宿,一個人有一張桌子(布國其他公立學校常是3、4個孩子共用一張桌子),環境優於其他學校。進入霖恩小學,代表生活與學費均獲得較好的支持。

學校佔地4公畝,校內有教室、廚房、宿舍、教堂、廁所等,由於建築工法落後,都是以水泥磚建成的一層樓矮房。在此窮鄉僻壤,這已經是方圓數十公里唯一的現代建築。

十餘年來,每月 15 萬台幣的經常花費由台灣榮星教會、畢嘉士基金會負擔。然而,資源畢竟有限,習慣依賴援助的非洲孩子,可以長出自救的能力嗎?兩年前連加恩與當地牧師拜訪Albert家時,當時他的母親仍在世,連加恩記得,她臉上明明在微笑,卻感覺快要哭出來,神情讓他印象深刻。兩年後再次拜訪,哥哥 Jacque 已經從霖恩小學畢業,繼續讀國中,弟弟 Albert 比兩年前更不快樂。母親過世,奶奶有時不給他們晚飯吃,他臉上的笑容,如今更少了。

走進孤兒家中,所謂的家,是一片乾燥紅土中幾間茅草屋糧倉、土造小屋,依血緣及姻親關係群聚而居。如果丈夫死了,女人會依當地習俗嫁給丈夫的兄弟,再由這個男人養活一家大小,形成類似大家族的部落。

打開房門,一眼就能掃遍這個 3 坪左右的小空間。鋪個蓆子就變成餐廳,席地而睡就成了臥室,日常生活全在這裡進行。除了破舊的衣服、一些蒙塵的塑膠容器,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我們透過生活輔導員及當地牧師了解孩子們的現況,孩子雖然不發一語,但從他們掉下的眼淚中,可以感受到,這個地方的孩子太缺乏善意的對待,對未來難有盼望。我沒有什麼能做的,只能好好的擁抱他們。

【採訪後記】

怎麼會有這樣艱苦的生活?怎麼會有這樣純粹明朗的笑容?這趟西非行,讓我終於懂得了為什麼連加恩致力於創辦充當孤兒院的小學,為什麼他要為孩子們祈禱,希望智慧、謀略、敬畏的靈降臨,給他們未來與盼望。當地的孩子如此純真,他們活得不比我們輕鬆,卻比我們寬廣。

所謂信仰,所謂愛,是在最不可能的時候還相信存有曙光的可能,像在沙漠裡找出隱藏在某處甜美的井水。連加恩所做的,就像在荒地裡努力種下一棵樹,用愛澆灌,期盼終有一天這棵樹會開出芬芳的花朵,結出甜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