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周世永超愛看電影,也愛和藝人交朋友。2年半前,他看見李安在紐約為新銳導演趙德胤電影《冰毒》站台的新聞,趙被媒體譽為「李安接班人」,這讓周世永興起投資趙拍片的念頭。於是,他不斷打電話、寫email給趙,並努力說服好友王世雄一起投資;5個月後,雙方終於見面,他和王世雄共投資1000萬元給趙德胤拍《再見瓦城》。
今年5月,王世雄因心臟支架手術感染過世。生前靠股票與房地產成為億萬富豪的他,出身彰化鄉下,從小家境貧困,很能體會趙德胤片中、緬甸人窮到忍痛賣耕牛的心情。趙德胤說,王世雄在世時交代他,一定要拍出窮人的心聲,「講到當年媽媽四處借錢的傷心事,王世雄還哭了。」
窮人的心聲,趙德胤最懂,連拍片都是「窮則變、變則通」。
窮人的心聲,趙德胤最懂,連拍片都是「窮則變、變則通」。他16歲來台,上學第2天就開始打工,賺錢寄回家還債。19歲時,緬甸朋友為了結婚需要,託他在台灣買DV攝影機,但緬甸發生動亂,沒辦法寄回。他拿著DV,想著該如何利用?靈光一閃,想到可幫高中生拍畢業紀念影片,從此靠拍片賺錢。
趙德胤的台科大畢業作品《白鴿》,也是他第一支正式短片,就入圍釜山影展短片展。畢業後,他先到傳播公司沒日沒夜拍片,8個月就賺進220萬元,直到有天昏倒才離職。為了留在台灣淘金,他苦讀考上台科大研究所,和國中同學王興洪(現為趙德胤的製片、演員)繼續拍下去。
因為沒錢,逼得這兩位緬甸僑生得用更聰明的方法拍電影。兩人以「比賽」「獎金」當關鍵字,在網路搜尋各類影片獎項,1年半內就拍了20部,其中有12部得獎。《家鄉來的人》獲得第2名,卻讓趙德胤不甘心,於是報名首屆金馬電影學院,想從校長侯孝賢身上學會怎樣拿第一,「我偷學他的一招半式,回緬甸拍了《歸來的人》。」他這回學到隨機應變、調整演員等技巧。
抽上天總會眷顧努力的人,趙德胤用1台數位相機、3個人、15萬元拍完《歸來的人》。
上天總會眷顧努力的人,趙德胤用一台數位相機、3個人、15萬元預算拍完《歸來的人》後,認識有十多年國際影展參展經歷的發行商黃茂昌。黃茂昌以專業眼光評斷,趙德胤的罕見緬甸背景充滿台灣新電影氣質的作品,絕對是影展最愛。果然,釜山影展選片人一看愛上,隔天就邀趙參加「新潮流」單元競賽。而即使加上製作拷貝與行銷,此片總花費仍不超過25萬元。
《歸來的人》在釜山首映大受好評,廣受各地影展邀約,趙德胤依然不敢懈怠,趁放映空檔接拍工商簡介,攢到120萬元,抽出10天到泰國拍第二部片《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歸》、《窮》二片讓趙德胤知名度大開,陸續受邀參加上百個影展。由於製片成本低,光收取影展放映費(每次數百歐元至2000歐元)就已賺錢,再加上各地區電視或VOD、DVD版權,至少都能進帳4、5百萬元。
趙德胤獨特的影展拍片計畫是這樣:參加國際影展增加曝光,透過劇本競賽、創投或後製補助,獲得拍片資源。例如2014年的《冰毒》先在釜山影展獲劇本獎,又拿到鹿特丹影展HBF後製獎;經由獎項背書,替進軍影展鋪路,之後拿下愛丁堡影展競賽類最佳影片。這也間接幫助了下一部片《再見瓦城》,順利吸引投資者主動上門。
前述3部片的拍攝預算,趙德胤都控制在30萬元以內,工作人員編制最多7人。即使《再》片規模大幅升格,預算逼近4000萬元、動員達兩百人,但他仍嚴格控制進度減少花費,「談我的電影,必須回歸到我的成長環境。因為物質壓力,我必須克制自己的主觀欲望,拍電影時也一樣。」
因為懂得精打細算,讓趙德胤每部影片在上映前,已有各類獎金、補助等收入,加上影展放映費、國際版權預售,部部都能賺錢。而趙德胤正是靠這般刻苦特質,讓工作人員服氣,讓投資者信任。但別以為他會見錢眼開,為了掌握主導權,趙德胤絕不會讓投資者一家獨大。他曾在開拍前,因為和投資者意見不合,當場把對方換掉;而且,該花錢的時候,他孤注一擲的霸氣也非常強烈。
某次趙德胤在緬甸機場,安檢人員當場把帶著攝影器材的他攔下,擺明刁難。只見他環顧四周,揮手把一名官階最高的軍官叫來,拿出美元大鈔說:「我是電影局請來拍片的,這些錢你幫我去買最貴的洋酒,我要送局長。」態勢震懾全場。軍官乖乖買酒回來,他落下一句「多的錢你留著」,從容帶著器材離開。
與趙德胤連續合作4部電影的製片黃茂昌透露,趙德胤的影片從未主動報名參展,都是透過影展選片人或電影人的推薦,這是他最特別之處。公視製作人王派彰也看上趙德胤的國際能見度,在2012年找他拍紀錄片,花3年拍出《挖玉石的人》和《翡翠之城》,兩片都在國際紀錄片影展廣受好評。王派彰說:「《挖》入圍鹿特丹影展競賽首映時,公視的logo在全球重要紀錄片工作者面前出現,這是有錢都買不到的!」
「窮人最知道什麼是機會!」趙德胤懂得降低拍片成本,但仍把藝術片當商業片發行。
「窮人最知道什麼是機會!」趙德胤懂得降低拍片成本,但仍把藝術片當商業片發行,重視行銷宣傳,「票房可以不好,但影片一定要出名,讓演員和工作人員因此覺得驕傲。」
趙德胤將每一部作品都視為一個品牌來經營,盡情發揮創作潛能,把邊緣題材以主流方式處理,成為優勢,打造市場上獨一無二的趙德胤電影。他不以賣座與否衡量自己,就像有些名牌產品,雖然貴,也不一定暢銷,但絕對有品味和質地,才顯出在產業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