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科技業近年來的發展,它們的企業價值觀常被形容是「社會的自由派、經濟的保守派」(socially liberal, fiscally conservative)。大意是說,在社會議題上,他們比較傾向於左派的理念,主張多元包容、進步開放;但是他們經濟上則是傾向右派主張,支持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主張儘量減少政府的人為干預。不過這套看似左右相安無事、「政教分離」的立場,隨著極右風潮的興起,現在這些科技巨頭們也難置身事外。
例如在北卡的衝突事件之後,推特成了一些反川普民眾抗議的對象。他們用光束打在推特總部辦公室外牆的標語問道:「推特要不要封殺希特勒?」在他們看來,推特不應該容忍新納粹主義者繼續假言論自由之名,使用推特的帳號散布各種反黑人、反猶太人、反移民的偏激言論。
美國作家AE Marling說「納粹在街頭遊行,其中許多都使用推特的帳號」,質疑推特公司為何不採取行動。
而另一方面,谷歌最近的一連串風暴中,則是成了極右派攻擊的對象。
首先是谷歌開除了工程師達摩爾(James Damore)的事件,在網路引發沸沸揚揚的討論。
達摩爾在一份谷歌內部備忘錄裡,明白反對公司的多元與包容政策。他引述生物學的文獻對性別特質和男女智商差異進行一番似是而非的解讀。谷歌隨後將達摩爾解僱,但他也在一夕之間,成了右派和支持絕對言論自由陣營的風雲人物。
緊接著是立場偏激的新納粹網站「每日衝鋒報」(Daily Stormer)被網域名稱註冊上GoDaddy封殺之後,轉登錄到谷歌的網域,但隨即也被谷歌封殺。
新納粹網站「每日衝鋒報」以惡毒言語形容在夏洛特維爾汽車衝撞事件中罹難女子,引發美國各界的強烈憤怒。
谷歌這些被視為「不友善」的舉動,引發極右派人士的不滿。川普曾轉發推文的極右派意見領袖波索比耶克(Jack Posobiec)號召週末(8月19日)在全美各地的谷歌辦公室發動遊行。遊行在聲明裡他形容谷歌是「反對言論自由的寡頭獨佔」,「濫用權力讓異議份子消音並操控選舉結果」,並指控它集團底下的子公司YouTube「對異議的聲音進行內容審查和鎮壓。」 (隨後宣布因為收到「另類左派」的「恐怖活動威脅」而決定延後!)
網路平台被左派抗議,也被右派抗議,似乎是動輒得咎。不過這似乎也說明了在網路時代,傳統「公共領域」的定義已經動搖,政治的左/右光譜已無法準確反映民眾的意識型態的分類。
多年來,研究網路動態的學者們早已提出過,美國的公眾領域——也就是公民社會展演的地方——正逐漸被網路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私有化。
民主表達言論自由,過去是在廣場的肥皂箱上,在里民大會裡,在市政廳裡討論,如今移到了網路,平台不同,規則也不一樣了。規則不再是由代表民主體制的政府決定,而是由臉書、推特、或是谷歌來控制規定。這些公司有不一樣的指導原則,最高的指導原則是要從廣告裡賺錢。
這或多或少導致了極盡寬容的網路環境,以及各種別有意圖的假新聞的流竄。除了裸露的圖片或太過爭議的網站,這些平台對所有的訊息都是敞開大門歡迎。而對於它們未盡公眾責任的批評,它們的說詞不外乎這是自由市場,不爽不要來,你可以去你的LiveJournal貼圖,用你的Bing搜尋,在你的Gab聊天。不爽別來。
這種態度,也被一些人稱之為矽谷的放任主義(libertarian)。大部分的矽谷人士都是有錢的民主黨人,進步社會理念高唱入雲,但是在累積大量財富的同時,卻不希望政府對企業有太多的限制。社會正義難免淪為口號,或是清談的談資,對解決社會問題無濟於事。 而今隨著鼓吹民粹的川普崛起,各種散播仇恨、對立的主張以「言論自由」之名在網路蔓延,科技業恐怕也是推波助瀾的共犯。
參考資料:
The “Socially Liberal, Fiscally Conservative” Internet(The 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