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06:59 臺北時間

【潑猴呷粗飽】台灣獼猴保育太成功? 學者:肆虐與數量非等號

mm-logo
時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蘇秀慧認為,獼猴棲地與農耕地重疊,才會造成人猴衝突。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蘇秀慧認為,獼猴棲地與農耕地重疊,才會造成人猴衝突。
經過多年的保育,台灣獼猴侵犯人類生活範圍事件時有所聞,這些訊息即代表獼猴保育成功嗎?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蘇秀慧表示,目前僅有台大研究團隊曾在2000年,做過全國獼猴數量密度以及分布調查,文獻資料顯示,全台約1萬多群獼猴,以每群數量約25至30隻來計算,總數量約在25萬至30萬隻。
她說,但這僅是參考數值,因為時隔17年之久,猴群數量是增多還是減少,沒有一個學者或是專家敢估算,畢竟環境、氣候變遷,都會影響族群的變異。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蘇秀慧認為,獼猴棲地與農耕地重疊,才會造成人猴衝突。
墾丁國家公園包括滿州地區是台灣地區低海拔原始林相裡面,算是密度還算正常的猴族群,每平方公里約45隻,比起高雄柴山每平方公里約200隻的數量已經少很多,蘇副教授觀察,墾丁國家公園的西半部可能比較不適合獼猴生長,已經沒有猴群的分布,但是在東部所呈現的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在獼猴天然的棲地裡面,與人類農地相重疊的範圍不小,因此才會衍伸出人猴衝突的情況,學者擔心,外界觀念一直以來認為台灣獼猴「保育成功」,才會有族群繁衍過剩的觀念,應以精密、科學的調查、計算出的族群總量、族群個體數及區域飽和度為憑,並非憑農作物折損量的多寡、人們看到獼猴頻率的高低來論斷。
因為台灣獼猴的族群數及總個體數量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而猴群個體平均數自台灣有人居住起便呈下降趨勢,大部分地區由過去的1群50至70隻到今天僅剩10至20隻。
越來越多的人猴之爭,讓民眾對獼猴的觀感已由原本的大多數愛護,轉變成大多數厭惡,已經與國內長期建立保育野生動物的大目標有所違背,學者建議,政府當局應該多加宣導人猴共存的觀念,增加人民對獼猴的容忍度,才是根本之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