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堯小檔案
1973年生
學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創作碩士
重要得獎紀錄:
- 2005年《唬爛三小》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 2010年《帶水雲》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團特別獎
- 2011年《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
- 2014年短片《大佛》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
- 2017年電影《大佛普拉斯》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與最佳劇情長片、美術設計、配樂剪輯等5項獎。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新導演、男配角、改編劇本、攝影、美術設計、電影音樂、電影歌曲、剪輯、音效等10項獎。
泡沫紅茶店員、汽車業務員、電台Call-in節目主持人、助選員,這些是44歲的黃信堯拍紀錄片前的經歷。從1989年正式學習拍攝紀錄片以來,黃信堯屢受肯定,並在2011年以紀錄片《沈ㄕㄣˇ沒 ㄇㄟˊ之島》首次拿下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在紀錄片之外,也多方嘗試。
「我想拍實驗片、做錄影藝術,還因為想學劇情片,報名『金馬電影學院』,可是沒入選。於是自己想辦法,經過2年寫出劇本《大佛》,投劇情短片輔導金,仍然沒中。」黃信堯的劇情片之夢,直到獲得「高雄拍」補助才露出曙光,但險些成了惡夢。
短片《大佛》在金馬鎩羽而歸,評審鍾孟宏卻覺得構想有趣,主動與黃信堯談合作。
劇情短片《大佛》拿到「高雄拍」50萬元補助後,黃信堯以為再多個30萬元就能完成。沒想到副導兼製片竟中途落跑,預算沒管控,造成超支,他只好自行貸款80萬元,最後連房子、車子都賣掉。
花130萬元終於拍成短片《大佛》,讓黃信堯首度經歷劇情片洗禮,走過擬劇本、組班底、找場景等執行拍片的流程,發現拍劇情片沒那麼容易,卻也因此找到創作樂趣。這支短片入選東京短片影展,唯一收入就是賣給公共電視播出的一點權利金,根本不可能回收,但因入圍金馬獎,又帶來不同的命運。
短片《大佛》雖然2014年在金馬鎩羽而歸,不過曾以《第四張畫》獲金馬最佳導演的評審鍾孟宏卻覺得構想有趣,加上一直想找新導演合作,使台灣電影有更多元的樣貌,於是主動與黃信堯談合作,並引介「華文創」總監製葉如芬加入共同監製。有機會拍電影,黃信堯開心之餘開始面臨種種問題。
「一開始劇本就是大問題,我沒寫過長片劇本,短片劇本投輔導金也沒中。後來鍾導看我的短片劇本就笑說『劇本這麼爛,當然沒中!』告訴我不要管什麼三幕劇,就照自己的意思寫。不久鍾導《一路順風》劇本出來,只有十幾場,我看了覺得『蛤,這樣也是劇本?』就比較安心。」黃信堯搞笑回憶寫劇本的挫折,「鍾導看了長片劇本第一版前面幾場戲就說『這樣寫下去會變成灑狗血的鄉土劇』,我這才知道問題在哪。」之後重新修正劇本,前後又花了黃信堯近兩年時間。
除了修改劇本,黃信堯還透過接拍鍾孟宏電影《一路順風》的側拍工作,先了解未來要合作的對象與劇組的工作模式、相處方式。鍾孟宏是《大佛普拉斯》監製、攝影師,由他領軍的「甜蜜生活製作公司」也投資、承接影片製作。面對這群每個都比自己有經驗、又默契十足的工作人員,黃信堯逐漸敢放心想像和放膽要求。
黃信堯拍紀錄片時沒錢不敢作夢,這次有資金與堅強班底當後援,就大膽想如何做得更好。
長片《大佛普拉斯》延續短片《大佛》的黑白攝影與架構,描述拾荒男子與佛像工廠管理員在深夜無聊,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器解悶。但長片有更多人際互動與政商關係,擴展格局與人物深度。因是短片加長版,有如iPhone的「plus」,所以片名加個「普拉斯」。
黃信堯解釋,拍短片時,因佛像工廠有很多不同材質的道具,為求質感統一,才選擇拍成黑白片省錢省事,還有特別感覺。改編成長片,鍾孟宏贊成延續黑白色調,卡司也尊重導演的意見:繼續沿用陳竹昇與莊益增主演。陳竹昇是黃信堯當時唯一認識的演員,樣子與角色設定也很接近;而舊識莊益增是紀錄片《無米樂》導演,又曾客串電影、外型也符合。更重要的是,監製鍾孟宏與葉如芬都認為「演得好比知名度更重要」!
《大佛普拉斯》有甜蜜生活、華文創投資,加上國片輔導金、台中市影視基金的補助,預算達3000萬元。以前黃信堯拍紀錄片時沒錢不敢作夢,想拍的也不敢拍,這次有資金又有實力堅強的班底當後援,就大膽想如何能做得更好。「例如警衛室、工廠,有專業的美術組打造出寫實且符合想像的樣子;另外主角肚財的房間,美術組將遊樂區廢棄的飛碟造型『情人船』搬來當道具,也非常有感覺。」黃信堯印象最深刻的,是片尾壯觀的法會場面戲。
法會的場地,是透過高雄市電影館租借到鳳山體育館,拍攝前預估這場戲得花250萬元,一度不打算拍,但監製葉如芬覺得若刪去這場戲有點弱,鍾孟宏也認同,最後決定放手去做。「美術指導做出來的,就是我寫劇本時腦中的法會場景:一場莊嚴的萬人法會。就連片中的法師們,都是選角指導找到誦經僧群的經紀人,請來真的和尚。」
這十幾年生活與拍紀錄片的累積,黃信堯看世界的眼睛,會用不一樣的角度觀察。
從紀錄片《阿里88》《雲之国》等,到電影《大佛普拉斯》,黃信堯的影像常在真實與魔幻間遊走。以往多樣的閱歷,加上跳躍式思考,讓他的作品扣緊現實議題,形式卻豐富自由,有時戲謔嘲諷、有時沉靜內斂。而表現在《大佛普拉斯》裡,最風格化的「阿堯式幽默」台語旁白,也由他親自獻聲,像是「有錢人在社會走跳,三分靠作弊、七分靠後壁(背景)」已隨高人氣預告片,成為影片金句。
充滿在地特色的《大佛普拉斯》不只在台灣獲獎,黑色喜劇手法也跨越國界,獲頒多倫多影展亞洲電影促進聯盟(NETPAC)大獎。黃信堯坦言:「由於是台語片、有很多俚俗用語,擔心外國的觀眾無法了解。好在反應普遍都不錯,笑點大同小異,觀眾都有看到表面的玩笑之外,藏在底下想表達的意思。」
黃信堯笑說,《大佛普拉斯》裡有座大佛,經由行車記錄器的彩色影像,凸顯出有錢人的人生是「卡樂佛」(colorful)。行車記錄器是行車糾紛的佐證,更提供給台灣媒體不少的新聞,但在黃信堯眼中,「行車記錄器好像是『蟲洞』,連接兩個異空間:一個是畫面錄下外面的公共空間、一個是以聲音呈現車內的私密空間。」
《大佛普拉斯》車內與車外、底層魯蛇與工廠老闆、地方官商與宗教團體,多重視角的洞悉,來自黃信堯的紀錄片根底,「這十幾年生活與拍紀錄片的累積,給我看世界的眼睛,會用不一樣的角度觀察。當你把這些放進劇情片,它就是一個由紀錄片轉化來、活生生的東西。」讓觀眾藉由圍繞巨型大佛的眾生相,反思台灣的社會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