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06:15 臺北時間

滲透學術界和政治界 中國的「無聲侵略」讓澳洲人很頭痛

mm-logo
文化
中國駐澳洲坎培拉的大使館外觀。(Wiki)
中國駐澳洲坎培拉的大使館外觀。(Wiki)
澳洲頂尖的出版社艾倫昂溫(Allen & Unwin),因為擔心中國政府可能的法律行動,決定放棄出版一本關於中共如何影響澳洲政治界與學術界的書籍。
這也是繼今年八月,劍橋大學出版社配合中國要求刪除《中國季刊》網站文章之後,另一起西方出版界面對中國壓力自我審查的例子。劍橋出版社後來在國際強烈批判聲浪下,收回了成命。
澳洲艾倫昂溫出版社因中國壓力打消出版計劃的新書《無聲的侵略》。(網路截圖)

劍橋大學審查他們在中國發售的出版品。他們不會審查在英國發售批評中共的出版品。但是這卻是在澳洲發生的情況。
艾倫昂溫出版社的執行長歌曼(Robert Gorman)宣布,他們放棄出版查爾斯史都特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倫理學教授漢米頓(Clive Hamilton)已完成手稿《無聲的侵略: 中國如何讓澳洲變成傀儡國家》(Silent Invasion: How China Is Turning Australia into a Puppet State)。
據澳洲Media Fairfax報導,歌曼11月8日寫給漢米頓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們毫不懷疑《無聲的侵略》是極其重要的書。」但是,歌曼也說他擔心「北京可能的行動,會對這本書與出版社帶來潛在威脅。」
他在信裡面說,這些威脅當中,最嚴重的是「艾倫昂溫出版社以及可能包括你個人,都有極高的機會面臨棘手的毀謗官司」。他並且說艾倫昂溫出版社是北京相關勢力「明顯的目標」。
因為發行書籍中涉及的批評對象而面臨訴訟威脅,在出版界雖然是司空見慣。不過,因為感受來自外國勢力的可能威脅而延遲出版,在澳洲出版業實屬罕見。因此它也在澳洲引發了對於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的爭論。
《無聲的侵略》作者漢米頓在推特上貼文,表達希望其他出版社能出版這本討論澳洲未來重要議題的書。

我不知道澳洲歷史上,是否曾經有過外國勢力阻止一本批評它的書籍出版過的例子。他們決定不出版這本書的理由,恰恰是這本書應該被出版的理由。
漢米頓過去在艾倫昂溫出版社已出版過八本著作,並且曾因參與公共政策辯論的貢獻獲頒「澳大利亞獎章」。他的這本新著作裡,檢視中國共產黨的各種不同的代理機構,如何擴展北京在澳洲的影響力,以獲取戰略上和政治上的利益。
儘管各國政府也經常透過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在其他國家發揮影響力。不過,北京的活動相對而言高度不透明。澳洲國家安全機構過去簡報已提出警告,指北京政府針對澳洲學術界和政治界進行滲透。澳洲政府也計劃制定「反間諜法」,對抗中國的影響力。
歌曼在他的電子郵件中也提到,如果澳洲國會通過了針對外國影響力的提案,出版社的立場或許可以強硬一點,但是「目前看來,明年之前這個情況不可能發生」。
出版社在星期天(11/12)發表的最新聲明中說,艾倫昂溫出版社過去出版漢米頓的諸多書籍,對他本人和他的作品有無比的敬意。在廣泛的法律諮詢之後,我們決定暫緩出版他的《無聲的侵略》,直到現有法律特定相關問題做出決定為止。(漢米頓)不願延緩書籍的出版同時要求歸還他的版權,他當然有權這樣做,我們持續給予他這本書最大的祝福。」
歌曼也提到,出版社也相信中國政府在幕後運作,攻擊他們認定是批判和損害中共體制的澳洲媒體。
諷刺的是,北京主要途徑是透過西方司法體系來保障和擴大利益。歌曼向漢米頓提到,如果他書中所提的北京代理機構提出法律訴訟,「可能導致這本書被迫撤賣」。同時作者本人和出版社都將「捲入代價高昂的法律訴訟」,為期可能好幾個月甚至更久。
相對於英美體系關注言論自由和公共利益的保護,澳洲誹謗的法律明顯較有利於提告人。漢米頓說,他已改寫這本書儘可能降低自己的法律風險,但是他「沒辦法阻止外國威權勢力濫用我們的誹謗法律來壓制對它的批評。」
澳洲一些被視為「親中派」的中國通與華裔企業家,他們與中國官方的關係經常受媒體質疑。像是雪梨華裔地產商黃向墨,也是澳洲政黨的重要金主。最近他曾對澳洲的《先鋒太陽報》提出法律訴訟,因為該報報導引述澳洲國會圖書館一份文件,指他配合中共統戰部門工作,主導在雪梨政界的遊說團體。事後《先鋒太陽報》不得不刊出了更正啟事。
另一位重要的政治獻金金主周澤榮,也曾因兩則新聞報導,對澳洲的Media Fairfax提出控告。
2017年5月26日,前澳洲外長卡爾出席北京「世界和平論壇」,卡爾目前擔任雪梨科技大學澳洲中國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創辦時的種子基金是由澳洲華裔商人黃向墨提供。在漢米頓《無聲的侵略》中也檢視了這個研究所成立的過程。(東方IC)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在十九大報告上,強調「新時代中國」、「強國」、「大國」,隨中國政經實力的崛起,如今各國也都可以感受到中國在國際的主導發言越來越強勢。在澳洲,中國留學生和移民人數不斷增加,也讓澳洲清楚感受到北京影響力的擴散。從政壇、媒體、到校園都可以感受到「中國勢力」的無所不在。
這種情況在大學校園特別明顯。過去幾年來,澳洲的大學在財務上越來越仰賴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據《澳洲人報》的報導,像是雪梨大學就有16%的營收來自中國學生。學生結構的快速改變也影響了校園文化與學術風貌。從理想的角度來看,中國學生既可挹注學校財務,同時中國留學生可以促成彼此互惠的文化溝通和交流。但是現實情況看來,中國學生反而成了北京「軟實力」輸出的方式。中國的留學生在澳洲往往是生活在一個「平行社會」,他們在「自己人」之間緊密依存,但是與澳洲社會沒有太多的參與互動。
2015年6月9日,四川內江師範學院的大學校園出現以「習大大」為主題的塗鴉牆,主題為「學『習』正能量」。(東方IC)
這些留學生,同樣也對大學校園的學術自由,帶來新的考驗。例如學生在討論有關中國的爭議(例如兩岸問題、六四、共黨歷史等話題)時,往往會出現中國學生排山倒海式的抗議。
校園裡的抗議活動原本也應該是校園民主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抗議行動往往口徑一致,態度嚴厲而強勢、並且配合強力的宣傳。而這些抗議的組織如中國學生會(CSSA),往往都和北京官方機構密切合作並接受經費贊助。而這種另類形式的文化「入侵」,近來也常成為澳洲族群衝突新的導火線。
參考資料:
Free speech fears after book critical of China is pulled from publication(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How Should Australia respond to China’s influence in our universities?(The Conversatio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