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亮因拍了質疑公安體系的電影《我還有話要說》遭中國查禁、流亡香港,事隔四年,他著手將一家三口在台灣與岳父母團聚的經歷改編為影片,拍成短片《媽媽的口供》與長片《自由行》兩種版本。應亮的影片資金來源,短片有「高雄拍」,長片則得到台灣公視和其他國家投資。
應亮本來只想拍短片《媽媽的口供》,但因朋友們認為能拍長片,他也想表達的更完整,因此兩片焦點不同,長片呈現整個家庭的變化,短片則從母親的角度切入。第一次在台灣拍片的他說:「寫劇本時就已跑遍高雄勘景,拍攝時也得到『高雄拍』和高雄協拍中心的幫忙和配合,不然長片加上短片,不可能15天就拍完。」短片《媽媽的口供》今年先後入圍鹿特丹影展與釜山國際短片節的國際競賽,以及烏克蘭Kyiv國際短片節,在國際間引起迴響。
「高雄拍」的海外成績,與高雄電影節主打短片的策略有關。「高雄拍」專案顧問林妍嫻指出,高雄電影節在2011年起設立國際短片競賽與觀摩單元,透過與國際短片影展交流,建立合作網絡,累積盟友,和亞洲最大的短片影展東京短片節(Short Shorts Film Festival & Asia)有固定交換合作單元,並在法國克萊蒙費宏影展的市場展做影片推廣、放映,並給「高雄拍」創作者參展的規劃與建議。近兩年「高雄拍」短片不只在台巡迴,也於法、日、越南等地與影展單位或當地團體合作放映。
明確的定位、開放的態度、資源的統合,讓「高雄拍」有別一般公部門的影視獎助計畫,不把「出資拍片」視為一種委託機制,而有清楚的配套策略,才打造出備受重視的創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