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台灣都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是地震頻繁的國家。根據日本政府統計,從2004年至2013年之間,全球超過6級的強震中,日本就佔了18.5 %。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公布,未來30年日本發生芮氏規模8至9之大地震的機率高達70%,而且可能遭受30公尺以上的海嘯侵襲。
儘管都會高樓都有各種防震設計,但遇到堪稱「高樓殺手」的「長週期脈衝」地震卻可能難逃受損的命運。專家也警告,高樓林立的都市要為「長週期脈衝」做準備,不能再拖延。
2016年4月16日日本熊本發生規模7.3的強震,造成多起大樓建築物倒塌。當時在西原村首次記錄到被稱為「長週期脈衝」的強烈地震動,這也是長年領先世界的日本地震研究,首次在日本觀測到此一特殊的地震動。
《撼動摩天樓》中指出,在西原村觀測到的滑衝效應週期達3秒之長,現有為一般地震設計的基礎隔震器根本無法有效抑制晃動,甚至造成建築物與隔震裝置防護牆相撞的風險。片中以模型重現「長週期脈衝」的機制,發現發生強度7級的活斷層地震時,地面會形成裂縫,地面的位移很大,這種移動可能會產生綿延幾公里的「長週期脈衝」。
高樓層大樓一旦受到「長週期脈衝」地震襲擊,支撐大樓的鋼筋混凝土柱子很可能損壞,數百人被迫同時疏散,擠在逃生梯裡。如果損壞集中在較低的樓層,甚至可能無法從出口逃生。
針對「長週期脈衝」地震對高樓的威脅,日本開始舉辦高樓層居民的防災研究會議;有些公寓大樓開始引進獨特系統,舉行防災保安演習;也有地方政府擬定政策,禁止在活斷層線正上方興建任何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