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在記者會中,就點出台灣模式精準防疫100天,背後不選擇使用普篩揪出無症狀感染者的原因。我國歷經境外移入及磐石艦群聚後,確診人數趨緩,在全台逾2,300萬人口中,經醫師找到60,956例疑似個案,最後經篩檢確定429人染疫。
陳時中解釋,普篩則為不依臨床症狀判斷就全面檢驗,而檢測中快篩為1小時內可完成檢驗,價格雖低但準確率也偏低,偽陽與偽陰性率較高;PCR則需2至4小時檢驗,準確率雖然高,但價格高,且需耗大量時間精力才能完成。
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說,快篩一次所需200元,相當於全台普篩費用為46億元成本;而PCR一次所需3,000元,相當於全台普篩費用就高達690億元。陳時中指出,目前指揮中心採用的方法則是在60,956例疑似個案進行篩檢,所耗費用為1.8億元,即使不採普篩,台灣仍是是全球少數可以維持正常社會運作的國家。
陳時中直言普篩對台灣效益不彰,目前台灣經PCR檢測共花費1.8億元,3個月來在疫調後只漏掉10個無感染源、17人確診,但若台灣要全面普篩費用就不只如此,快篩就高達46億、PCR檢測則高達690億元,且快篩更可能出現更多偽陽性,這些人更需經隔離後在檢測才能回復正常生活。
陳時中結論台灣為了找出無症狀患者,而全面進行PCR篩檢方式進行普篩,不只浪費公帑及珍貴醫療人力資源,是一件不符效益的事情。至於南韓與歐洲選擇普篩方式,是因為疫情狀況嚴重,僅能透過封城、大量篩檢,進行個案分流治療,但待疫情緩和得以控制後,仍需採逐案疫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