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17:11 臺北時間

「將田看作祖先」 崑濱伯公視紀錄片分享不死農人精神

mm-logo
娛樂
公視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3集〈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中,留下甫過世的「崑濱伯」身影。(公視提供)
公視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3集〈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中,留下甫過世的「崑濱伯」身影。(公視提供)
西部水情吃緊,休耕影響稻作,農人如何維生?台灣堪稱「土地改革」效率世界第一,卻也有農人難負荷最貴的農地,農地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衡,政策要如何改革及調整?明(9日)晚上10點播出的公視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第3集〈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中,留下甫過世的「崑濱伯」黃崑濱生前分享不死的農人精神。
歐洲花百年才完成土地改革,台灣卻在1949年到1953年只花4年完成,效率世界第一,但背後有當時國際與台灣政經情勢。二戰結束國共競爭下,一群來自中國、懷抱社會改革想像的地政、農業官員,退守台灣,他們以日本殖民時期培養的本土地政人員、精確調查的地籍資料為基礎,帶著美國經費與技術的支持,以國家權力進行溫和的農村土地改革,重塑社會秩序與經濟結構。短短十幾年間,台灣從窮困的農業社會,轉型成富強的工業國家,締造台灣經濟奇蹟基石,更穩定國府政權,翻轉許多人的命運。 
「土地改革」訂出明確的3步驟,1949年實行三七五減租,1951年實行公地放領,1953年實行耕者有其田。有鑒於日本以現金補償地主,卻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國民政府以土地債券和四大國營企業(台泥、台紙、工礦、農林)的股票補貼地主,等於把農村的資金轉換成工商業的資金。
前內政部地政司長張元旭表示,可惜當時有些地主並不知道股票的價值與意義,於是便宜賣給股票收購者;崑濱伯也說,當時股票在股票市場賣不到好價錢,票面1萬元賣不到1/10的價格,大地主變成窮人家,賣到兩行淚下。1950年代後期起,都市經濟繁榮,物價上揚,農村生活水平跟不上都市的腳步。
崑濱伯還說,幾十年來,許多政策為了經濟發展,犧牲農業,更氣憤著那些投機客炒作農地,農地價格高漲,農民卻越活越苦。像宜蘭開放農地蓋房子,1甲賣 8、9000萬,比台南後壁貴5倍以上,宜蘭農民賣地發大財,但有心想耕作的農人卻買不起。 
在2017年冬天,長達3小時的訪談裡,88歲的崑濱伯清晰回憶,近百年來土地政策對農村的影響—從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二二八事件、土地改革,以及後來農民運動興起、WTO對農業的衝擊、「小地主大專業農」政策等推行,他一一經歷這些重大的轉折。
崑濱伯種田 60多年,將田看作祖先般尊敬。(公視提供)
崑濱伯表示,「種田60多年,將田看作祖先,因為小時候,我爸爸、我阿公用這塊土地收成,來養我們這些孩子,所以要像祖先這般尊敬這塊土地。」導演許雅婷也因崑濱伯的胸襟與智慧受感動。
許雅婷表示,「土地改革」若單純從政策面來看,看似執行者對田地總生產力數字的分配、或朗朗上口的口號,事實上卻翻轉許多人的命運。「在教科書裡,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那群被影響、犧牲的故事,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所有的政策都牽扯著我們每個人,隱隱地翻轉你我的命運。」「而如崑濱伯,能這樣抵抗命運的翻轉,就是那對農田純粹的愛與信念。真心希望,不論時代如何更替,價值如何改變,崑濱伯的農人精神與他的田,能永續地在台灣耕種下去。」 
《未完成的任務:現代台灣締造者》系列紀錄片由杯杯文創伙伴公司製作、新生代導演徐浩軒、許雅婷執導,關注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罕為人知的關鍵性人物與故事,4集分別為〈人口精算師〉、〈台灣製造的美援時期〉、〈翻轉命運的土地改革〉(3/9)、〈談判國家隊〉(3/16)。每週二晚上10點於公視主頻首播,「4K版」同步在《公視+》上架。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