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爆發本土疫情,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中央放寬機組員「3+11」的隔離政策。李秉穎日前接受政論節目一句「專家會議沒討論過3+11」,引發網友熱議,有媒體更解讀為打臉陳時中或專家推卸責任。對此,李秉穎今日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訪問,直指未經過專家會議是事實,至於要如何衍生到什麼地方「這不在我的意思裡面,也不是真正的事實。」
李秉穎表示,很多事情其實並未在專家會中討論,以部立桃園事件為例,當院內感染發生後要封幾個病房、哪些醫護要採檢、接觸者如何匡列等,其實都是實務上指揮系統執行面的問題,並非所有事情都要經過專家委員會才能定稿。
李秉穎直言很無奈,因為政府及專家的可信度都被拿出來批評使事情變得很複雜,認為裡面多少有政治因素牽扯其中,比較鄰近的日本及南韓,台灣可以在短時間內把確診數降到2位數,防疫成績明明做得不錯,但批評聲浪卻比其他國家來得更厲害。
李秉穎指出,從政治角度來看,應提出對台灣民眾最有利的方案,促進防疫體系或疫苗接種政策更健全,否則只是「一直負面的批評,但沒有正面的幫助。」此外,提及對檢疫期的看法,李秉穎坦言,不贊成過去針對低風險國家縮短檢疫期,他認為病毒的潛伏期就是14天因此有風險存在,不過幸好並未因此有確診個案跑進來。
未來若針對接種疫苗者是否能縮短檢疫期,李秉穎直言不贊成,他對病毒潛伏期一是滿執著,說明打疫苗是減少感染及重症率,但仍10%至20%的發病機會,即使不發病也可能是無症狀帶病毒,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仍應以潛伏期14天為原則做策略規劃。
解封條件為「每日確診數降至30以下、社區不明感染源需找出來。」,被問及,專家委員會是否有討論7月12日是否能夠如期解封?李秉穎表示,專家委員會制定指引,由指揮中心執行,雖然目前確診案例有達到30例以下,但數字都在上下波動,仍須繼續觀察,「如果還有很多沒有匡列的,12日就不適合全面解封」。
轉載自周玉蔻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