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18:32 臺北時間

腸病毒疫情異常升溫 克沙奇A6病毒恐引起「脫甲症」

mm-logo
時事
疾管署提醒,要持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本刊資料照)
疾管署提醒,要持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本刊資料照)
疾病管制署(疾管署)今(22)日表示,雖然時序已入秋,但國內腸病毒疫情卻異常升溫,仍處於流行期。根據最新監測資料,上週(第42週)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288人,較前一週增加2.1%。目前全國停課班級數達331班,為5年來同期最高,顯示疫情的嚴重性。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近期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克沙奇A6型。自9月以來,克沙奇A6病毒快速上升,成為第二主要型別。這種病毒除了主要的手足口病症狀外,患者可能會出現大顆水泡、指甲脫落及脫皮等特殊症狀。根據統計,約37%的感染幼童在兩個月內會出現脫甲症,這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干擾指甲的生長,且症狀可能在感染後1至2個月才會顯現。
疾管署統計,今年至今確定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共5例,主要感染克沙奇A2型和克沙奇A10型,且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呼籲家長們務必注意孩童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或手腳無力等。
此外,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即具傳染力,並且在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即使痊癒後,病毒仍可隨糞便排出長達8到12週,因此要持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洗手。此外,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進行環境清潔也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疾管署預估,此次疫情可能要到11月中旬才有望脫離流行期,若下一週的就診人次未能持平或下降,則流行期可能延長至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近期鄰近國家的疫情也在上升,尤其是日本和新加坡,家長與教托育機構需加強防範,確保幼童的健康安全。
更新時間|2024.10.22 18: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