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身心困擾,在林醫師的診間並非特例。乾癬,是一種由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不僅帶來感染和疼痛,更嚴重影響病患的心理與社交生活。據統計,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每年新增3,000例(註1),其中許多人因此在職場、學校或人際關係中倍感壓力。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乾癬若不治療控制,全身發炎加重,約有1/3的病人可能還會出現乾癬性關節炎(註2),手指節腫脹疼痛變形或頸腰椎慢性痠痛,長期更合併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整體免疫系統的紊亂不能輕忽。
乾癬反覆發作難根治 生活和心理遭重創
「不過,乾癬患者除了長期回診的煎熬,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林騰立醫師解釋,當乾癬病灶出現在臉部、頭皮或手臂等外顯部位時,患者往往害怕被誤認為傳染病而自我隔離。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超過80%的乾癬患者經歷憂鬱情緒,孤立感和排擠感成為日常,彷彿被皮膚病灶劃出了人生的界線(註3)。
職場上的困境更是乾癬患者難以忽視的壓力來源。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由於病灶遍布全身,全身彷彿穿上厚重的硬皮鎧甲,上班時衣服經常沾滿白色皮屑,同事對他敬而遠之。他不但身體不適,還因頻繁請假接受治療,被老闆批評工作不穩定。「這份工作是他的經濟支柱,但乾癬讓人身心備受煎熬,幾乎喪失謀生的能力。」林醫師提到,乾癬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也真實地造成就業困境。
新型小分子口服藥物 有健保及自費增加治療選擇
過去,乾癬的治療選擇包括局部藥膏、光照療法、傳統的口服藥物以及生物製劑,但這些方法有一定的侷限性。例如,光照療法需要每週回診兩次,對職場人士或偏鄉地區的病患來說難以持續;傳統口服藥物則可能帶來肝腎負擔,患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抽血追蹤指數,安全性須留意;生物製劑須冷藏保存,對於常常需要外出人士並不便利。
然而,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問世可謂是帶來了轉機。「這款藥物為口服使用,便利性高,而且安全性的部分也令人放心。」林醫師指出,這類口服藥物在改善頭皮、指甲及手掌等難治部位的病灶方面皆有療效,大大改善了以往針對這些部位治療的不便。
在林醫師的患者中,就有一位高齡長輩因乾癬飽受折磨,使用傳統藥物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病灶範圍廣大且反覆發作,無意識的抓癢也導致傷口感染。林醫師後來與家屬討論,改讓長輩接受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的治療,明顯可見病情逐漸穩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想回歸生活正軌 堅持治療是關鍵
目前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有健保給付及自費的選擇,效果顯著且安全性穩定,林醫師表示患者更願意長期使用,穩定控制病情,減少病灶復發機率。林醫師更強調,乾癬患者唯有堅持治療,才能真正回歸正常生活。
「對於中重度乾癬病患來說,採用傳統口服藥物和光照療法,即使乖乖定期回診,也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治療上易有挫折感」因此林醫師呼籲,乾癬雖無法根治,但醫療技術的進步讓長期控制成為可能,病患應與醫師密切合作,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堅持用藥,才能逐漸擺脫疾病的束縛。
乾癬不僅是免疫系統的攻防,更是一場心理與社會的戰爭。社會大眾應該給予他們理解和支持,並透過新型治療的幫助,讓乾癬患者有機會告別心理陰影,擁抱全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