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6:30 臺北時間

清明吃這1物、做這1事 迎來全年好運不斷

mm-logo
時事

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2025年清明節落在4月4日,與台灣多數節日依農曆計算不同,清明節是依「節氣」而定的傳統節日。由於節氣會因閏年調整,每年清明的日期會落在國曆4月4日至6日之間。清明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後來因一段流傳千年的春秋故事,逐漸成為紀念祖先的重要時節。清明節流傳不少習俗,象徵祈求平安與福氣。

清明期間會進行掃墓祭祖活動。(圖/三立新聞網)

▲清明期間會進行掃墓祭祖活動。(圖/三立新聞網)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因政變流亡,在山中顛沛流離,飽受飢餓之苦。一位名為介之推的忠臣,為救重耳竟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讓他充飢,展現驚人的忠誠與犧牲精神。重耳後來登基為晉文公,卻遺忘了介之推的恩情。介之推不求回報,與母親隱居山林。當晉文公醒悟並親自前往尋訪時,介之推堅決不出山。晉文公竟放火燒山,企圖逼其現身,卻導致介之推母子雙雙葬身火海。

晉文公為悼念這位忠臣,下令設立「寒食節」,禁止生火,只能食用冷食,因隔日便是「清明節」,融合成為祭祖追思的重要日子。隨著時間推移,寒食節與上巳節的風俗逐漸融入清明節,使清明成為富含多元文化意涵的節慶。

也有許多人拿艾草來驅邪避煞、化穢氣。 (圖/三立新聞網)

▲也有許多人拿艾草來驅邪避煞、化穢氣。 (圖/三立新聞網)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多樣,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掃墓」。雖源自上巳節,但在節慶融合後成為清明的核心儀式。掃墓不只是清理墓地,更是子孫對祖先的懷念與尊敬。

另一項常見習俗是「掛柳枝」。由於清明時節正值柳枝發芽,民間認為柳枝有驅邪避煞的功效,會將其製成飾品配戴,或掛於門前祈求平安。寒食節的影響也使冷食成為清明的標誌,人們會吃潤餅、青團、草仔粿等,並用這些食物供奉祖先,祈求平安福氣。

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潤餅(圖/CANVA)

▲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潤餅(圖/CANVA)

此外,清明也是春遊的好時節。「踏青」和「放風箏」等活動源自古代上巳節,人們會走出戶外親近自然,放風箏則象徵著釋放疾病與厄運,祈求健康平安。清明節不僅是追思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場與歷史、自然、情感緊密連結的文化傳承。透過一則忠義故事與節氣的融合,清明節至今仍深植於人們心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記。(黃唯碩、林瓊玉報導)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清明四項傳統習俗 吃這一物飲水思源
祖宗示警清明這天沒做這事 這輩子成不了器
大甲媽遶境進香週五啟程 世界三大宗教盛事引萬人朝聖
白沙屯媽祖進香報名太猛!破23萬人次 清明連休報名攻略看這

更新時間|2025.04.03 16: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