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長照政策,原本是對80歲以上老人一律給予安養補助,但2012年當局調整政策,改為僅針對弱勢老人提供這項優惠,導致民間安養院的入住率紛紛大幅下滑。一家安養機構為了提高老人的入住意願,突發奇想,把腦筋動到了常為住宿問題困擾的學生族群身上。
「如果學生住進我們安養院內,就能減輕他們在求學期間的支出;另一方面,安養院裡又可以多出許多年輕的面孔,讓這裡成為老人夢寐以求的溫馨家園,」人道安養院負責人Gea Sijpkes表示。
據統計,荷蘭學生平均每個月花在住宿上的費用大約在366歐元左右,相當於台幣1萬3千塊,不但是一筆可觀支出,更麻煩的是學校宿舍僧多粥少,經常擠破了頭也沒房間住,因此人道安養院推出這項方案之後,果然吸引許多學生上門,申請入住。
但這麼好康的事情當然不可能平白放送,勢必會有交換條件。原來安養院規定,入住學生必須每個月花30個小時來和隔壁的阿公阿嬤「敦親睦鄰」。而所謂的敦親睦鄰,其實就是跟老人聊聊天、噓寒問暖,教他們怎麼上網、怎麼玩臉書、怎麼用視訊通話,以及其他電腦技能,或是學生本身擅長的專業知識。
雖然年輕人和院內老人的年齡差距動輒一甲子,但這項措施上路之後,卻發現老少之間的互動非常良好,院內老人家的心情和心態都有了明顯改善,這個成功經驗也促使荷蘭多家安養院紛紛跟進仿效,另外在法國、英國、美國,也都出現類似成效良好的案例。
以英國來說,艾希特大學文學院從2011年開始,就鼓勵學生前往附近10所安養院擔任志工,朗讀詩詞給老人家聽,因為研究顯示古典詩詞能夠激起失智症患者一種回到過去的熟悉感,詩詞韻律也能產生安定效果。這項志工計畫推行以來,不只老人家反應熱烈,學生積極參與,對於日漸吃緊的長照人力來說,更發揮了一定程度的舒緩作用。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Cit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