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國宣布將對總值750億美元的美國原油、汽車和大豆、豬肉和玉米等農產品在內的產品加徵5%或10%的關稅,以報復川普計劃接連在9月與12月再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並不知中國將祭出此一舉措,憤怒地火速召集了他的首要經濟顧問至白宮,敲定回擊策略,川普並告知美國貿易代表處,加徵關稅的決定將透過推特公告周知。
...unfair Trading Relationship. China should not have put new Tariffs on 75 BILLION DOLLARS of United States product (politically motivated!). Starting on October 1st, the 250 BILLION DOLLARS of goods and products from China, currently being taxed at 25%, will be taxed at 30%...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9年8月23日
其中一則推文寫道,「中國不該對美國75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這明明有政治動機),自10月1日起,來自中國價值2500億美元的產品,關稅將由現行的25%提高至30%!」
他也揚言,將把先前宣布總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稅率,從10%提高至15%;這批進口產品主要以消費性產品為主,新稅率預計在9月1日與12月1日生效。
川普的報復性措施是在美股收盤後公布,然而投資人的恐慌情緒在盤中傾巢而出,道瓊工業指數終場重挫623點,跌幅2.4%。
華爾街擔心,中美貿易戰延宕,將波及全球經濟;近期的數據顯示,包括中、英、德和日本製造業均已出現萎縮跡象。美國經濟也露出疲態,7月工業生產較上月下滑0.2%,幅度大於經濟分析師的預期。
此外,MarketWatch報導,一份針對製造業高層的調查顯示,美國8月製造業出現萎縮,是2007-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川普一度夸言在這場與中國的貿易戰中,美國可輕鬆取勝,事實卻證明戰局膠著,對美國農人、企業的傷害都超過他的預想,更促成全球經濟放緩。
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調查顯示,在最新這波關稅宣布前,受貿易戰拖累,美國家庭平均一年得多付出800多美元的代價。
零售商也指出,到頭來川普的行動將傷害美國企業和經濟成長。美國全國零售業聯盟副主席David French指出,「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根本無法為未來擬訂計畫。」
美國農民更是首當其衝。美國全國農民聯盟主席Roger Johnson說,「每回川普升高貿易戰,中國也不甘示弱予以回擊,這回也沒有不同,不意外地,農民再度成了箭靶。」
與川普同屬共和黨陣營的參議院財務委員會主席Charles E. Grassley認同川普對中國採訪強硬立場,但對於川普一再加徵關稅也不表同意,「中國經濟確實因而受損,但美國消費者和經濟體中許多部門也同樣受害,愛荷華州的農民尤其嚴重受創,甚至冒著永久失去出口市場的風險。」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金額是中國進口美國產品的四倍半,北京政府在擬定關稅清單時,似乎鎖定中西部各州,這些地區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把票投給了川普,川普也需要這些選票,以爭取連任。
例如,愛荷華州是最大的大豆生產商,密西根和俄亥俄州則聚集了最多的汽車製造商,上次大選中川普拿下了這三州。
參考來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 Market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