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裁縫傳旗番外篇】一生為女人做嫁 旗袍老師為復興八將文化自掏百萬元製衣

玉鳳旗袍專訪

71歲的陳忠信製作旗袍近60年,經手上萬件旗袍。
71歲的陳忠信製作旗袍近60年,經手上萬件旗袍。
半世紀前台北酒家文化盛行,位在迪化街的老店玉鳳旗袍,幫無數「小姐」製作出勾勒完美曲線的旗袍。第二代老闆陳忠信是長子,接下裁縫世家家業,未料後來成衣盛行,訂製旗袍式微,一度辛苦到要打粗工。直到接下電影《刺客聶隱娘》戲服訂單,方挺過難關。這幾年他轉型做起高級訂製款,在走過半世紀的店裡,做出一件又一件讓女人更美的旗袍。
「這間店開4、50年,厝邊頭尾100公尺範圍內,沒半個給我做。辦喜事就一次而已,都用租的啊!」穿著簡單Polo衫、一頭花白的玉鳳旗袍老闆陳忠信有些感慨。1953年出生的他是長子,從父親陳孝暖手上接下老店,有記憶以來身邊就是布料與剪刀,一晃眼竟已入行近一甲子,縫製過上萬件旗袍。
玉鳳幾乎是與酒家文化共生共榮,1960、70年代,北投、大稻埕的酒家文化正盛,「小姐」都穿旗袍,家中生意大好,因人手不足,陳忠信當了數年打雜的學徒,「我13歲開始去酒家。找小姐試衫啦!以前連著布料1件500元。她們不在意針粗,要的樣式簡單,無袖、高衩,1天可以做2件。」待陳忠信成為師傅,父親就負責外務,帶著布樣出門讓人挑選、幫忙量身,再打電話回家讓他縫製,父子倆合作無間。
20240604bus002
陳忠信這幾年希望傳承在地文化,出錢又出工縫製八將服飾(右圖)。
1975年前總統蔣中正過世,政府頒發禁娛令,後面又廢娼,「生意愈來愈歹,我老爸就說要退休,店交給我。」結合洋裝、女裝元素的改良式旗袍興起後,花樣多、價格便宜,更是雪上加霜。往後十年,玉鳳旗袍僅有零散客戶,陳忠信甚至還去做粗工,直到接到電影《海上花》、《刺客聶隱娘》等電影的戲服製作才熬過最辛苦的日子。
也不是沒收過徒弟,「5年前有個大學畢業生來學,學成後發現生意難做,後來去開小吃店。」3個兒女也無意繼承,老店就是陳忠信一人守著。客人不多,一個月頂多做個10套,更多時間,他把手藝轉移到希望傳承下去的在地八將文化。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