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340萬人口,在周日舉行的公投中,針對這個加勒比海小島的法律地位,表達公民意向。選票上有三個選項,第一是「維持現狀」,也就是繼續維持美國境外領土的地位;第二是「成為獨立國家」;第三個選項,則是「成為美國一州」。開票結果,高達97%支持成為美國的一州。
三個選項猛一看,可能會誤以為是討論台灣政治前途的選擇題。不過言歸正傳,這次的公投已是該地1967年以來舉行的第五次類似公投。過去選民的意願都偏向維持現狀或獨立,但近年建州派聲浪高漲,成為美國第51州的意見已經轉為多數。
要了解波多黎各的政治發展,必須從當地的歷史說起。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後,將西班牙殖民政權引入;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美國擊敗西班牙,順勢佔領波多黎各,但當地爭取獨立的反抗運動仍不時發動攻擊,直到1952年波多黎各才制定憲法,確立波多黎各作為美國境外領土的「自治邦」地位。
波多黎各的經濟,以旅遊業為主。由於景氣不振,目前已累積730億美金債務,年輕一代多半希望藉由建州,引入美國聯邦的紓困資金,改善經濟。不過波多黎各郎有意,在這當下,華府這兒反而妾無情,說穿了,就是卡在政黨算計。
波多黎各選民絕大多數政治立場左傾,支持民主黨,對共和黨來說,多出這一塊政治版圖,對保守派的選情非常不利。如果波多黎各果真成為了美國第51州,以340萬人口來說,可以在眾院取得五個席次,參院則不論人口,每州配給兩個席次。後者對於重大法案的審理,尤其關鍵,因為在僅僅一百席的參議院裡,每一票都可能決定法案過關與否。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現今掌握國會多數的共和黨,對於波多黎各建州一事興趣缺缺,即使公投結果通過,此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的機會,也不被看好。反觀民主黨這頭,當然是樂觀其成,甚至迫不及待,打算一旦期中選舉順利拿下國會多數,就要積極處理波多黎各建州事宜。
即使2018民主黨未能跨越國會多數門檻,建州案胎死腹中,相關議題也可成為2020總統大選時,民主黨攻擊對手的把柄。進可攻,退可守,波多黎各話題正在美國自由派政治圈內,發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