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07:24 臺北時間

【脫貧處方簽(上)】問題不是生病而是太窮? 這位醫生揪出病痛的根源

mm-logo
文化
加拿大家醫科醫師Gary Bloch以開立「脫貧處方簽」聞名。(翻攝自twitter)
加拿大家醫科醫師Gary Bloch以開立「脫貧處方簽」聞名。(翻攝自twitter)
台灣的健保傲視全球,但廉價醫療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卻是醫護工作負荷增加,心力交瘁之餘,往往只能醫治表面的疾病,而忽略了疾病背後的深層因素。加拿大多倫多市一名家醫科醫生在行醫過程中,就注意到很多病人不管來幾趟,拿多少藥、做了多麼詳細的檢查,身體狀況依舊不斷惡化,因為問題並不是出自於個人生理,而是來自社會弊病。
「我們可以改變病患的個人因素,像是讓他們加入戒菸計畫,但問題的層次遠高於此:真正的病因其實是貧富差距、種族歧視、邊緣化等等,」Gary Bloch醫生說:「當你沒錢買食物、沒有一個棲身之地,你的身體就不可能變好。」
因此,Gary Bloch從2005年開始嘗試一套跟普通家醫科完全不同的看診流程,被媒體稱之為:「脫貧處方簽」(prescribing money)。
「當我的診間走進一位病人,如果我們發現他是低收入戶,或有身體殘疾,我就會詢問他們是否請領了殘障津貼,並告訴他們有哪些社會補助管道,包括中央補助、地方補助等,」Bloch醫生在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解釋了他的看診方式:「如果醫生事先對這方面資訊有所了解,這其實不會花太多時間,像我可能就會對病人說:『你的情況可以申請安大略省的殘障補助計畫,你去領取表格,拿過來我這裡,我教你怎麼填,然後我們一起完成申請。如果你拿到基本津貼,以安大略省來說是大概是每月700加幣;而若是申請到殘障補助,每個月更可領取1100加幣。』」
乍聽下,這樣的對話已經跳脫了診療範疇,根本不應該由醫生越俎代庖,但Bloch醫師卻認為:如果醫者職責是改善病人的健康,而病人健康又直接受到社會條件(如收入、有無穩定居所等)所影響,那麼醫生就有義務協助患者改善這些社會條件。
「我可以看到脫貧處方簽對這些人的改變有多大,他們變得更開朗,充滿希望,也有能力關注自己的健康,調整自己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他們的壓力都會明顯舒緩,不會再擔心吃不飽、付不出房租之類的,」Bloch醫師表示。
原本只關心身體病痛的醫生,主動把眼光擴大到社會問題,Bloch醫生在安大略省聖麥可醫院的事蹟傳開後,也引來當地主管機關的注意。安大略省社區暨社會服務部長因而在2016年邀請Bloch醫生加入一個專家研究小組,協助規劃收入保障政策的10年藍圖;因為他的經驗足以證明「疾病」與「貧窮」之間,有著密不可分關係。
「我們的目標是提出一個社會扶助與收入保障的政策框架和時間表,」Bloch醫生說:「一旦這個框架成形,有了明確目標,便可望替低收入族群帶來正面、具體的改善。」
資料來源: Vox, Local Love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