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中正路跟中山路有多威呢?根據中華郵政公司提供的最新資料,台灣365個鄉鎮市總共有185條中正路以及184條的中山路,台灣兩大最狂公路,目前暫時由蔣中正先生領先當中。
【冷知識解凍】中正路中山路 台灣兩條元首大道誰比較威?

在台灣旅行,不需要指南針告訴你方向,不是因為路長在嘴巴上,也不是因為手機GPS導航萬能,而是只要找到貫穿、交錯全台各地的兩條元首大道:中正路以及中山路,先回到市中心,就能四通八達到下個定點了!
紫禁城規格 來中正紀念堂看皇宮?
不過細數台灣由孫中山先生與蔣中正先生「冠名」的,可不只有兩大公路而已。舉凡醫院、學校、公園、高速公路、機場(已改名)⋯等你我生活周遭具有指標意義的硬體設施,幾乎都能看到取自兩位時代強人名號的蹤跡。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位在台北市中正區,全區面積達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的中正紀念堂。這個觀光景點是許多大陸觀光客來台灣指名必遊之地。
儘管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從小看到大的中正紀念堂根本是稀鬆平常、毫無特別之處,然而許多肚裡稍有墨水的導遊,卻經常會針對中正紀念堂的建築格局說點小故事。「帥哥美女大哥大姊們看這邊啊!這中正紀念堂可是當今中國歷史最後一個依照帝王規格建造的建築物了啊!」
先從正面的牌樓採「五門六柱十一樓」來看,這規格和古代帝王陵寢前「神路」建築的牌樓是一模一樣的。而牌樓與「中正紀念堂」之間的路徑名為「瞻仰大道」,正面階梯共89階,代表蔣中正活了89歲。台階中間尚有青天白日圖案的「御路」,在中國傳統建築上,也只用於宮殿廟堂,代表是給皇帝走的路。
至於左右分列的戲劇院與音樂廳,從空中鳥瞰下來,方位與規格也像是皇帝祭天的天壇,堂前的石獅基座還刻有「千秋萬歲」,整個中正紀念堂儼然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紫禁城。
撇開政治意識型態不說,如今看來貌似設計老舊、呆板無趣的中正紀念堂,確實是極考究的帝王規格建築物,時代變遷如此快速,往後恐怕也再難有建築師能設計出來了。
下回台灣人拍歷史劇,若想考究古代皇宮長什麼樣?不用大費周章跑到大陸紫禁城了,到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就行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