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39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人物
鏡相人間/螳螂引路 走進動畫短片的影展之門
「為了自己的小孩,你可以瘋狂到什麼程度?」台灣動畫短片《螳螂》以驚悚豔麗的風格探討母愛,入選第82屆威尼斯影展地平線競賽單元。
2025/11/15 05:28

人物
心內話/活下來的孩子沒有哭
我40歲成為消防員,至今年資7年。成為消防員之前,我曾在澳洲海軍服役,並在中東執行聯合國任務。我負責在戰區擔任排爆技術員,處理爆炸物,也就是拆彈工作。
2025/11/14 05:28

人物
鏡相人間/繪聚四代青春 資深美術指導吳進成
吳進成是電視台資深美術指導,是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最信任的「大師」,也與金鐘60特別貢獻獎葉輝龍緊密合作20餘年,被他視為指導教師。
2025/11/09 05:28

人物
心內話/再也不許生日願望
我是香港人,在九龍長大。18歲生日前一天,晚上9點爸媽下班回家,帶了生日蛋糕,過12點,我滿18歲,點蠟燭唱完生日快樂歌,我許願:「希望高中會考能考好一點。」吃完蛋糕後,就開心地上床睡覺了。凌晨2點,我睡得正爽,被哥哥叫醒,拿毛巾捂住我口鼻,原來發生火災,家裡都是濃煙。後來我們一家被救出來,全家住院。
2025/11/07 05:28

人物
鏡相人間/留住大腦主權 他們打開AI的方式
AI迅速滲入日常與工作,也伴隨監控、依賴與判斷力流失風險。有人急著斷開連結,有人展開親密對話,有人細細調校界線,也有人建立了自己的AI團隊。在人機交會的邊界,工程師、總編輯、學者與小說家,各自打開了AI,也重新檢視自己:我們還能保留多少選擇?我的大腦,還能為自己做主嗎?
2025/11/02 05:28

人物
一鏡到底/大腦不外包 簡立峰
簡立峰從Google退休,至今每天忙翻,各方邀約都請他談AI。他在台北多以Ubike代步,婉拒排場,不僱助理,沒有祕書,只穿黑衣節省決策時間,只為省下時間來幫助他人。AI是蝴蝶效應,是變形金剛,也是他家中靈感灶台的每日主菜,他卻說,可以嘗試替大腦開AI外掛,但別輕易外包你的腦。
2025/11/01 05:28

人物
一鏡到底/追逐怪物的人 權一容
權一容(另譯權日勇)是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他與柳永哲、鄭南奎、姜浩順等殺人犯交手,也與上千餘名犯罪者對談。
2025/10/26 05:28

人物
心內話/當我學會像個男人說話
以前我可以唱張韶涵的〈不痛〉飆高音,還用她的歌去比賽,高中同學說我這樣很棒,還有直男說:「如果你是女生就好了。」那時,說話是很平常的事,就是發出自己的聲音。但後來我去上語言治療課,這樣,還是自己的聲音嗎?
2025/10/24 05:28

人物
心內話/那些年我們一起飆的輪椅
前男友和我一樣,也是腦麻(腦性麻痺),行動比我還要不方便、口齒更不清楚。但他在電話裡,努力地將感情表達出來,我很感動。可是他邀我去他家後第2天,我接到電話,他父母非常反對我們交往,原因是我說話不清楚。
2025/10/17 05:28

人物
一鏡到底/關於那些鬼魂告訴我的事 潘禮德
潘禮德(Rithy Panh)是電影史上第1位拍攝1970年代赤柬大屠殺的柬埔寨導演,也是第1次採訪到加害者,且將加害者與受害者並置、對話的轉型正義展現,引發全球討論關注。
2025/10/12 05:28

人物
心內話/約好一起吃的那頓團圓飯
我爸是空軍退役,在金鷹航空當副總,公司承包拖靶機工作。1994年他上飛機前打電話給我,約好3天後的中秋節要一起吃飯,但沒多久我又接到一通電話,說他駕駛的拖靶機被海軍打掉了。飛機滿油,砲彈飛過去,「砰!」在空中變成一個火球直接栽到海裡,看到畫面我就知道,人一定沒了。
2025/10/09 05:28

人物
心內話/其實不恨陳世美
最近有個竹科工程師網友傳訊幫我加油,同時跟我說,他老婆在家帶小孩,讀我在脆(Threads)的發文,被嚇到,每天吵著要出去找工作。我的文章嚇到很多竹科女人,但這並非我本意,我只是需要一個出口。
2025/10/02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