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夫人會客室】影視業沒有一例一休 至少不要血汗工廠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近日職場熱門話題是一例一休,各界意見雖不同,勞工權益更受到重視是無庸置疑的,反觀影視圈卻因屢屢傳出「血汗工廠」事件而充滿怨氣,因為大家都怕孟庭麗事件重演,也擔心發生像Selina的拍戲意外,但影視圈的確有著超時工作無人理,現場安全令人憂的情況。
Selina曾在拍攝電視劇時遭受火吻受傷。

傳說一

夜戲,兩位小男主角在西門鬧區奔跑,導演要一個很有意境的夜色,要高高的燈光,燈光組爬到比電線桿還高處打燈,底下沒有安全網。燈光組兩位學徒有一位被嚇跑,決定改行。

傳說二

拍摔車戲,女主角被要求騎自行車遇坑洞而摔倒,導演覺得要真摔,以「這才敬業」曉以大義,於是女主角摔得手腳都瘀青又破皮,臉也擦傷 。

傳說三

工作十幾小時後終於在凌晨4點收工,導演宣布8點再拍,攝影師氣到發飆不幹了。
還有不少案例是電視長壽劇沒日沒夜的拍,演員和工作人員都過勞,有人忙得睡眠不足還兼司機,意外時有所聞。《麻醉風暴2》11月發生的孟耿如摔傷事件,是否警惕了各製作單位在拍戲的安排會更加小心? 
其實這都是影視從業人員自己該注意的,想想一例一休雖然吵吵鬧鬧意見多,但讓我們這些勞工在七天內最少都能休假一天,杜絕無止境的代班加班,的確是避免身心過勞的福利。任何工作努力的人都該知道,吃苦耐勞並不等於要超時工作,不要以為你年輕,身強體壯可以硬撐,到了哪天身體要你「借了該還」,恐怕欲哭無淚。
孟耿如在拍攝《麻醉風暴2》一場爆破戲中,因為鋼絲操控失當,沒落在預先準備好的防護墊上,頭整個重摔在地。 (翻攝臉書)
台灣影視人員常把熱血、追夢掛在嘴上,工作除了賺酬勞還充滿熱情奉獻精神,當然值得讚讚讚。話說回來,一部作品最容易受到注意的除了主角就是導演,他們光鮮亮麗、功成名就的背後靠許多小縲絲釘支持才能完成工作,雖說景氣不好,台灣最美的風景既然是人,就該把人照顧好,工作十幾個小時真太不人道,注意職場安全的同時,工作不要超過12小時(含車程)會不會比較貼心?
台灣影視環境不如對岸風生水起般蓬勃發展,不少國際級大製作和對岸影視作品都會來台灣取景,許多人稱讚台灣環境好、工作人員專業又配合度高,但也有人衝著「便宜」而來。不少業者呼籲千萬不要削價競爭博「便宜」,因為影視工作基本靠人力,惡性削價搶案當然就壓榨人員超時工作,如此惡性循環,整體產業難回春。
有些工作超時的問題,一位資深製片直接點出核心:導演不夠快狠準,每天到現場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團隊也無法掌控全局。如果都按分鏡表、照進度工作,團隊自然容易配合,導演千萬不要到現場才在等藝術靈感,先在家發夢不好嗎?
盧貝松到台灣拍攝電影《露西》,每天按照進度、掌控時間非常精準。
據了解盧貝松來台拍「露西」時,對要拍什麼了然於心,每天按照進度、掌控時間非常精準。
同樣在好萊塢拍過戲的成龍,亦是重視工作人員並且掌控進度精準,不過去年來台拍攝《機器之血》時,因為導演張立嘉的團隊比較新,就曾出現超時工作,成龍和團隊協調後立即展開AB組不讓工作人員太累,當然成本增加,但工作人員開心,拍攝順利最重要。
成龍拍攝電影時,重視工作人員並且掌控進度精準。
國際大製作也不一定都沒問題,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的《沈默》即將上映,兩年前該片在台搭景時不幸發生倒塌死傷意外,令人關心到底影視工作的安全問題誰在把關?或許演、職員關心勞健保外,一些法律權益問題也需要專家或工會來交換意見、爭取權益。
趁著大家都關心一例一休,特殊的影視行業應該也要開始關心彼此,不要搞對立而是良性溝通,不能一次到位,也要慢慢拉近距離。因為整體產業提昇固然重要,但沒有什麼比得上人命安全的。(首圖取自公視)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