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專話術拆解】理專這樣講,你要那樣聽...否則錢傷啊!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台灣銀行密度高,銀行競爭的好處是民眾刷卡辦卡優惠多,但壞處則是理專業績壓力大。為了業績達標,理專的銷售話術自然避重就輕,或頻繁帶客戶進出場。所以你一定要提高財商,否則只好錢傷了!
2015年4月,一名已屆退休年齡的劉先生走進銀行辦理轉帳,分行經理與理財經理熱心提議要為劉先生提供「保單健診」服務。劉先生告訴他們,他目前租屋,存款裡的新台幣2800萬元,預計拿1000萬元買屋,其餘就做為養老基金,因為他還有一名90多歲的老父親待奉養。
劉先生一再強調他無力承擔任何風險,兩位經理則再三保證銀行理財團隊專業無庸置疑,只管放心將錢交由他們打理。
兩位經理建議劉先生不要拿千萬元現金購屋,而是向銀行申貸,讓錢發揮最大功效,「外幣投資型保單月配息6%,未來安穩領息即可。」於是劉先生除繳付299萬元買屋頭期款外,其餘的款項全數拿去買外幣投資型保單。兩位經理絕口不提風險。
然而,這些外幣保單波動極高,其中一份保單不到一年報酬率已經負21%。劉先生原本安穩的退休金朝不保夕,更慘的是身上還多個房貸要揹。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專門處理這類糾紛,評議主任委員兼總經理張冠群表示,「類似的例子太多了,投資人在理專話術下,根本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
著有《誰A走你帳戶裡的錢》、公開銀行劣質斂財手法的Johnny,從事金融業20多年,曾任職外商、本土銀行,現服務中國大陸金融界,看遍兩岸金融生態的他直言,「台灣銀行太多,高度競爭導致理專亂象。」
從金管局的統計資料可看出,2008年後全球低利環境,造成銀行利息收入直直落,手續費收入因此成為銀行重要獲利管道,佔比從2007年約8%慢慢攀升至2016年的12%。
當手續費在銀行獲利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代表理專壓力越大。匿名接受採訪的理專李先生解釋,「為了應付業績壓力,理專界也有八二法則,八成業績靠二成客戶在撐。理專自然想盡辦法要把這二成客戶的錢洗出來,重玩一次。」理專「洗錢」的手法是什麼?以下整理最常見的四種話術,你一定要學會見招拆招。

理專話術1:別人都在買XXX,你還不趕快買

理專沒說的是:市場已在相對高檔,此時買進成本墊高,而追高殺低正是散戶典型的虧損模式。

理專話術2:買這個不用手續費,很划算啦!

理專沒說的是:通常不用手續費指的是後收型基金,或稱B股基金,這類基金要綁4年才免手續費,還有直接從淨值裏扣的每年1%分銷費。

理專話術3:這是保本產品,買了保證不會賠錢

理專沒說的是:到期才保本,而且是外幣保本。雖說保本,但客戶仍然必須承擔流動性風險與匯率風險。

理專話術4:記得賺5%要停利、賠5%快停損

理專沒說的是:你頻繁交易,我才能創造業績。
資料來源:金管局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