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融券回補潮後 慎防台股拉回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3月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及4月「匯率操縱國名單」的公布,都可能讓新台幣由升轉貶,外資恐怕也會開始獲利了結。
3月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及4月「匯率操縱國名單」的公布,都可能讓新台幣由升轉貶,外資恐怕也會開始獲利了結。
台幣在上週五兌美元創下了近21個月來新高,我在2月初的專欄寫到,這只是央行讓新台幣恢復它本來應有的波動罷了!而央行所公布的去年第4季外匯存底增幅僅7.2億美元,為近5年來新低,間接說明了新台幣的升值是央行減少干預所致。
只是,央行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我認為一個原因是,貿易競爭對手的貨幣在今年以來也出現大幅升值。例如韓元兌美元在今年以來升值了6.35%,比新台幣的5.05%還多。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預計要在4月公布「匯率操縱國名單」。由於台灣央行過去一向對新台幣有著諸多干預,為了避免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因此才會在近期選擇放手,讓新台幣匯率交由市場決定。
眼見央行放手,外資便大舉匯入、並投入股市,價差與匯差兩頭賺。

3月後 提防股價拉回

而我在今年1月初的專欄提到,台股的第一季往往存在融券開始回補的春吶多頭行情,例如有著董監改選題材的大同,今年將股東會提前到5月,在融券回補的推動下,股價屢創新高。再看整體上市公司融券餘額,在上週來到44.3萬張,相較於去年底的51.4萬張已經減少了7.1萬張,融資餘額則是來到了1,394億元的近1年新高。
然而,時序進入到3月後,我們必須開始提防股價的拉回。因為3月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會議,以及4月「匯率操縱國名單」的公布,都可能讓新台幣由升轉貶,外資也會開始獲利了結。而融券回補潮應該會集中在3月,因此進入到4月後,籌碼面也會開始轉為對多頭不利。
2011年新台幣對美元升破30大關的經驗很值得借鏡。當年1月開始,新台幣便呈現大幅度升值,搭配著融券回補潮,指數在2月達到波段高點9,220點,然而就在一片樂觀的聲音中,指數一路下跌到當年底的6,609點,跌幅高達28%。
歷史雖然不見得會重演,但卻相當值得參考,當多頭的牌一張張打了出來之後,或許也就是我們該提防漲多拉回的時候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