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堯電影《大佛普拉斯》是今年台北電影獎最大亮點,光源來自整齊的技術班底,以及黃信堯多年在紀錄片上的觀察與實驗。由短片《大佛》發展為電影《大佛普拉斯》,故事依然以一對落魄中年男子百無聊賴偷窺老闆行車紀錄器為主,但電影除了攝影更精緻,還多加聲音、旁白與影像的對話。在深厚的寫實功底上,以戲謔角度更尖銳地戳穿階級、性別、社會與政治的假面。 黃熙導演的《強尼.凱克》片名洋化,內裡則是「巷仔內」的台北。多線敘事有如都市南來北往的車道,自有交錯匯集的節奏,從一個無人認識的名字、一隻新買的鸚鵡,首次執導筒的黃熙,沉穩串起台北都會充滿人情的眾生相。 以短片《野潮》自最佳導演脫穎而出的呂柏勳,年僅25歲。影片根植海口偏鄉的生活,從少年開門拜拜的開場、欠錢被塗鴉的家門、機車速度甩不掉的羞辱與卑微,到最後爭取信任與友誼的關鍵,既有年少的憤懣銳氣,又有成熟的影像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