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說越嚴肅:「你可以跟我持不同觀點,完全沒關係。我們應該尊重跟我們持不同觀點或立場的人,可以不同意,但不要不尊重。」
【一鏡到底】音樂不只一種真理 大提琴家麥斯基專訪之三

麥斯基認為,巴哈的曲子具有普世性,且超越時空,「我並不想用300年前的演奏方式,在這個時代演奏巴哈,我認為巴哈也不會喜歡我們固守傳統,但顯然我也無法跟他確認,所以我沒有暗示我知道所有真理,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知道唯一的真相,那你可能要小心一點。」
尊重不同觀點 父擁護共產
他不喜歡世界只有一種真理,因為他見識過「只能有一種真理」的世界。當我們談到成長經歷時,他便說:「過去蘇聯極權統治下的社會氛圍就是,如果不與我們同心協力,就等於反抗我們,如果有人不能百分百同意我們,就是我們的敵人,必須被消滅。」
他的父親卻是一位虔誠的共產主義信仰者。「我爸爸本來不姓麥斯基,姓Boguslavsky,意思是榮耀神的人,可是我父親根本不相信有神,他被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所教育(共產黨為無神論),不喜歡這個姓,就自己改成Maisky,意思是五月,5月1日是勞工團結日。他非常理想主義,深信人應該平等。很遺憾,共產主義的理想在現實中從未實現。」

討厭被貼標籤 愛擁抱差異
不只極權,他也反感國族主義,「在蘇聯,我的護照上國籍寫的是『猶太人』,雖然不至於像納粹時期被迫在胸前別上黃色星星標誌,但處境其實差不多,我們的護照被蓋上猶太人,以區隔我們。」早年在蘇聯某些城市,猶太人甚至被限制不得從事某些工作,職業選擇不多,這便是為何猶太人後來多半從商或是成為演奏家。
他討厭被貼標籤。這或許也解釋了他一身很不古典音樂家的外型,當然,還有他琴下的巴哈。「不只音樂,這是很重要的哲學思維,大部分人們將『差異』視作威脅,看看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或衝突,起因都是不同的宗教、意識形態,人們互相殘殺,只因狹隘的心胸。」
他選擇擁抱差異,說自己特別喜歡到遠東國家演奏,「我去過47次日本、台灣、中國、韓國,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地方,雖然長途旅程很累,但總是令我興奮。」69歲了,對人世依舊興致勃勃,如他所說,今年才44歲,或39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