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玩巷子】鑽進煙花柳巷 邂逅青樓書店會員專區美食旅遊「文化公所」把青樓變身書店,時空反差,耐人尋味。文 牟迎馨攝影李明宜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10.29 10: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歷史建築澳門書店街巷歷史看見世界獨立書店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澳門,老是被貼上慾望城市標籤。走進舊日紅燈區,我發現,這是一種宿命,花街柳巷站滿成排青樓,風花雪月的故事,似乎怎麼說都說不完。不過,煙花女子也能改變命運,今年初,老青樓悄悄變身書店。福榮里牌坊就在福隆新街上,穿過拱門,有如走入時光隧道。穿過福榮里拱門,好似闖進深閨,灰撲撲的青樓容顏,有如過氣的煙花女子,飽經歲月滄桑,黯然失色。只有9號例外,拉過皮的門面掛上「文化公所」,表情充滿衝突感。青樓門面拉了皮,鄰樓依舊灰頭土臉,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今年才張開的書店,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經營。」鄰家大嬸對著探頭探腦的我說。卸下花名,搖身氣質女,我彷彿遇見電影《畫魂》的女主角鞏俐,飾演青樓出身的潘玉良,走紅畫壇,翻身為大藝術家。福隆新街聚集食肆、手信店。這一帶觀光客並不陌生,就是你我熟悉的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打從清同治年間,澳葡政府總督羅沙規劃為娛樂街區,葡萄牙文意指快樂街,嗅得到尋歡作樂的意味。上世紀的3、40年代,福隆新街、福榮里、宜安街都是煙花之地,二次大戰後,澳門禁娼,快樂街漆上赭紅門窗,成了酒家食肆的地盤,後街的福榮里依舊停格在老時空。福榮里透出滄桑感。福榮里保有完整的青樓建築群,走進文化公所,空間依稀可見老派格局,挑高的主木梁漆上紅色,青磚疊砌嶺南牆面,屋裡留下一口天井,後頭還有透氣院子,叫人忍不住想像青樓裡的生活樣貌,還有曾經翻騰覆雨的情慾。福榮里緊鄰福隆新街,卻宛如兩個時空。踩著吱吱響的木樓梯,上樓迎面是落地木書櫃,有澳門文史、旅遊相關新書,也有收藏家捐出的絕版出版品,一盞盞鵝黃掛燈從木屋梁垂下,我的腦海閃過這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耳畔忽然聽見溫柔細語。拿本書,悠哉消磨大半天。「你注意到這扇窗了嗎?」一頭長髮的解說員輕聲招呼,「這叫蠔窗,貼的是澳門盛產的蠔殼,不是玻璃。」她引我走到窗前,「當年青樓女子就站在窗前,讓往來的客人挑選。」原來,這扇窗是一部史書。落地木窗前,不再有青樓女子身影,卻有著說不盡的光陰故事。文化公所地址:澳門福榮里9號電話:+853-2853-0030開放時間:11:00~18:00,週一公休。備註:12月24日前,週六、日14:30、16:00推出福隆新街區小旅行,免費參加,福榮里牌坊前集合出發。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