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金色阡陌 遇見鐵馬咖啡會員專區美食旅遊金燦稻浪是池上最美的秋景,行動版「BIKE DE KOFFIE」出沒田間,美味不期而遇。文 牟迎馨攝影李明宜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11.06 17: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池上台灣旅遊台東咖啡館單車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秋天,池上陽光軟軟的,空氣混著成熟稻穗的暖香。我直接走進田間,不只為了無垠的金色阡陌,175公頃沒有1根電線桿打擾,還為了神出鬼沒的咖啡單車。池上的數大稻田美景,讓人有如置身北海道。果不出其然,「BIKE DE KOFFIE」主人阿洋又跑出來透氣,貪玩騎著新打造的Bike 3.0,晃逛田間小路,小木箱裡放著自家出品的「冰釀咖啡」「迷你米貝果」,數量少到讓人懷疑做生意只是個幌子,沒有固定路線,這一場田間下午茶,只能碰運氣。「BIKE DE KOFFIE」主人阿洋打造Bike 3.0,隨興騎行在鄉間小路。「想要就來追啊,我還可以帶巧遇的旅人去私房景點!」阿洋聳聳肩說,木箱裡還擺著朋友設計的「走走池上」地圖,這是隨心所欲,不是任性。BIKE DE KOFFIE門前停放第2代老鐵馬,車站舊枕木成了長板凳。沒追到阿洋,不打緊。今年7月,他落腳池上車站旁的矮平房,依舊像是捉迷藏,穿過龐然老榕、苦楝,才找到低調的咖啡屋,門前躺著池上第一口古井,「當年鐵路還沒電氣化前,車站人員在這裡汲水,幫火車加水。」他笑容靦腆說,「以前從沒注意過家鄉有這口井,還有這麼美的角落。」土角厝、紅磚牆看得見歲月的脈絡。老平房年歲半百,淹沒在荒煙漫草之中,他沒看見頹敗,反而開始編織理想的生活。自己動手敲敲打打,掀開浪板鐵皮,裸露土角厝和磚牆的歲月紋理,把撿來的舊門改為窗框,拿洗衣板當店招,這是阿洋的鄉居生活風格。阿洋的烘焙檯不大,面對窗景,很有味道。「我想回來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7年級的阿洋緩緩聊起夢想,他曾在台北做過餐廳吧台、咖啡豆業務,還考取烘焙、調酒、中餐執照,閒暇就在創意市集擺起單車咖啡小站。4年前,他回鄉先跟著姊夫下田,後來在姊姊的民宿開起小咖啡館,三不五時騎著姊夫送的老鐵馬,行動咖啡始終沒離開他的生活。阿洋帶著旅人體驗米貝果DIY,以一半米、一半小麥揉製麵糰。「米貝果的出發點是為了連結食農教育,希望客人看到池上稻田,也吃到田間滋味。」阿洋邊揉麵糰邊說。麵糰用的是姐夫種的池上米,「米的黏性高,比例拿捏很重要,米和高筋麵粉各佔一半,口感最好。」他不藏私分享,還熱情帶著旅人體驗米貝果DIY,揉麵、撖平、捲型,透過手作,拉近和土地的情感連結。「果醬米貝果」每天有1至3款不同口味貝果。(50元/份)米貝果鬆軟口感帶著黏Q,沾上自家熬煮的小農果醬,或是塗抹白飯和初鹿牧場鮮奶打成的白醬,送進爐焗烤,各有不平凡的滋味。來杯手沖咖啡正好,「這是我自己調混的熟豆,只用烘完2週內的新鮮豆子,有種巧克力堅果香氣。」阿洋透出職人口吻,飲食鋪陳了農村生活的美好。「紅龍果芭樂氣泡飲」洋溢小農水果的芳美氣息。(100元/杯)這一頓午茶瀰漫米香,不妨再到池上車站走走,90多歲的老車站今年換了新臉孔,以日式穀倉為原型,溫潤的木頭撐起拱型天幕,日光穿透大廳,空中飄浮幾朵金屬雲,不知覺間,又掉進米鄉的溫暖懷抱。池上車站以當代穀倉為意象,空間散落藝術作品。BIKE DE KOFFIE地址:台東縣池上鄉鐵花路14號電話:0980-868-945營業時間:08:30~18:00,週二公休。備註:米貝果DIY 4人以上成行,每人350元,需預約。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