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1年的股價表現來看,Nike上漲了6.94%、Under Armour下跌了61.95%,而2者表現都遜於S&P500的23.73%漲幅。然而,並非所有的運動品牌都是如此,例如Adidas近1年股價上漲了36.65%、Puma更是大漲了74.01%,而我認為其中的關鍵,就是這個運動品牌到底夠不夠「潮」。
【達觀股市】運動品牌 潮不潮最重要

運動品牌Nike在上月底表示,將會大幅減少合作的零售商,未來集中與40個主要零售夥伴合作、減少約25%品項、並加快產品開發週期。另一個近年來快速崛起的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甫發布的季度獲利出現大幅衰退。2家運動品牌不約而同遭遇逆風。
饒舌歌手Kanye West在2014年離開Nike並加入Adidas,並為其設計了熱門的Yeezy系列,而Adidas後續推出的NMD系列也受到了許多非運動圈的名人加持。Adidas經過這些年來的經營,奠定了全球青少年心目中的潮流品牌地位。
而Puma呢?它同樣找來了名人加持。女歌手Rihanna成為它的女裝設計總監兼品牌代言人,而她所設計的Creeper更是被《FootwearNews》評為2016年的「年度之鞋」。而在Rihanna的加持之下,他們的女鞋品項更是迎來了快速的成長。
技術改變 產業鏈重洗牌
相對來說,Nike 近年來幾乎跟「創新」2個字已經沾不上邊,而Under Armour由於主打產品的機能性,最近則是在CNBC的報導裡,被評為年輕人心目中的「老品牌」。品牌調性,決定了品牌的方向。
相對來看,Adidas不僅在行銷上很潮,在生產技術上也是如此。除了鞋面大量採用機械編織技術之外,今年更與3D列印公司Carbon合作,採用「連續液態界面生產」來產製鞋底,未來Adidas不再需要製作昂貴模具,也不用大量人工,而是可以快速、少量、甚至客製化的生產限量鞋款。
終端消費者喜好的變化,影響到品牌與其代工產業鏈的營收;而生產技術上的改變,則很可能讓產業鏈中的代工與原材料業者重新洗牌。持有這些運動品牌產業鏈相關股票的投資人們,應特別留意自己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在這波品牌洗牌的過程中,究竟會是受害者,還是受益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