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只要美元指數是在上升波段,那麼新興市場的股匯債表現都是差的;相反的,美元指數在下降波段,則新興市場的股匯債表現甜美。實務上,這波美元指數在2017年1月初看到103後,即一路微幅往下,也曾下修超過15%,當然這期間促成新興市場許多貨幣上漲,如南非幣,而債券部分,最明顯的是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不但淨值漲,連配息也增加了。
了解這2者的關係後,自然能大略體會趨勢方向,但究竟哪一個點、哪一天趨勢要反轉?那就要有專家的功力加上神力,才能做到買到最低、賣到最高。而一般人不需要從頭賺到尾,只要跟上趨勢都會有不錯的投報。
回顧2003年至2008年的過程,海嘯前美元指數相對弱勢,所以造就了新興市場的大多頭,尤其原物料的漲幅最驚人,但海嘯後,美國QE實施了一段時間後,美元指數就由底部開始上漲,足足走了8年多頭,這期間壓抑新興市場的漲幅,甚至QE退場時美元指數更強,讓原物料國家的幣值暴跌,進而讓石油差點跌破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