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印象一】永遠不跟別人妥協的戰鬥民族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從莫斯科河上眺望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
從莫斯科河上眺望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
聽過一個理論,位處內陸的俄羅斯為了跟外界貿易,於是拚了命的向外打找出海口。往東找到了白令海,卻被日本牽制,往西打到了波羅的海,狹窄的海灣被瑞典國牽制,往南找到了裏海,卻是一內陸湖。而北邊的北極海,卻又是一片冰。
為了找出海口,俄羅斯將自己打成了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有472個台灣大,東西橫跨11個時區,1/3的國土會經歷零下40度嚴寒及永夜的全世界最大的國家,也將自己變成了真正的戰鬥民族。
光是俄羅斯的傳統雙頭鷹旗幟,就顯示了這個國家有多強悍,左看右看拼命往外打。雙頭鷹標誌原本是羅馬軍團使用,15世紀時,俄國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以羅馬帝國繼承自居,自稱第三羅馬。沙皇在俄文就是凱薩的意思。俄羅斯便使用雙頭鷹標誌作為國旗,彼得大帝後改為白藍紅三色旗,雙頭鷹現則作為象徵權力頂點的俄羅斯總統旗。
紅場前的騎馬雕像是二戰中擊退德軍的朱可夫元帥。
也有一說俄羅斯自承西方繼承凱薩,東方則繼承蒙古可汗(元朝在此建立欽察汗國),強悍的他們讓打敗過橫掃歐洲的拿破崙,也讓狂人希特勒去吃土。還因為信奉東正教,跟羅馬教皇互相開除教籍,一直到近千年才往來。連聖誕節都跟全世界不一樣,用東正教曆法定在1月7日。
他們的總統說,原諒恐怖分子是上帝的工作,他的工作是要送那些人去見祂。
俄羅斯靠近北極海的不凍港口,默曼斯克。
默曼斯克城的核子動力船,象徵了冷戰時代的美蘇軍事競爭。
位於北極圈的默曼斯克城,是蘇俄時期的軍事工業大城。
拿起伏特加乾杯的大嬸就是戰鬥民族的無所畏懼之象徵。
莫斯科紅場前站崗的士兵。
聖彼得堡遇見的當地人,既使對著我笑,也讓人有點害怕。
聖彼得堡的現代藝術基地外,聚集著讓人冒汗的年輕人。
莫斯科紅場前的無名將士墓是紀念二戰中英勇陣亡的軍士。
請街邊小販讓我拍張照,他選擇拿著彈簧刀當他的最佳商品。
他們戰鬥,跟嚴寒、跟侵略者、跟鄰近的國家、跟隔著大海的國家、跟帝國主義、跟資本主義、甚至跟自家的共產主義。
俄羅斯,就是一個永遠不跟別人妥協的國家。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