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商店番外篇】地方媽媽的愛與哀愁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江鳳英在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後院規劃環保小學堂,在此學習如何製作環保皂。
江鳳英在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後院規劃環保小學堂,在此學習如何製作環保皂。
造訪誠實商店那天,剛巧鄰近鎮平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師生來訪,小朋友開心選好零嘴、各自付錢後,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江鳳英才緩緩出現。幼兒園老師提醒小朋友:「來,這是昨天教我們廚餘變堆肥的江老師,大家來說謝謝!」小朋友搶著上前打招呼,還有孩子用力抱住江鳳英,讓她開心得合不攏嘴。
遇到客人來訪,江鳳英動作迅速地拿起架上的環保肥皂與液態清潔劑,開始說明社區媽媽如何取得餐廳的回鍋油,製作成避免造成水汙染的清潔劑,估計1公升的回鍋油,可以製作10塊環保皂。這樣的工作,她已經進行超過20年了,還練就分辨好壞油的技能,「好油、壞油、過炸的油,做出來的肥皂顏色可是大不同,順便觀察餐廳老闆有沒有良心。」
20年來,江鳳英與志工將「回鍋油做環保皂」的理念傳播到許多社區,幾乎每個月都有教學課程,從社區媽媽開始動員,製作環保皂的成員愈來愈多元,有外籍配偶、海邊漁夫、失業勞工、精神障礙者,就連澎湖離島小學為了籌措畢業旅行經費,也投入製作環保皂的行列。江鳳英還曾因此站上聯合國講台,分享台灣的社造經驗。
圖3:楓樹社區的環保肥皂以回鍋油製作,避免回鍋油進入居民的腸道與社區的下水道。
2005年,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成立「萬人環保肥皂講師團」,希望由點而面全力守護水資源。江鳳英說明,由環保小學堂定期舉辦環保研習課程,透過模擬教學先熟悉製作方法,接著在每個月的「大樹日」現場展開戶外檢定,現場教學示範如何利用回鍋用製作環保肥皂,並回應評委與民眾提問。獲得授證的講師還必須定期回訓,確保教學品質。
文建會(現文化部)曾在社區營造紀實專書中描述,楓樹社區是「女人當家」,靠一票社區媽媽打造出環保江山,環保理念也擴及外縣市社區,成為許多社區學習的對象。2007年,楓樹社區獲得全國環保模範社區甲等獎,2012年又成為環保署《社區好感度100%—環境再造25例》專書中的案例之一。
女人當家,在原本觀念傳統的社區中,已經夠不容易。高鐵開通後,緊鄰烏日的楓樹里悄悄開始改變,即使昔日地景一點一點消失,江鳳英與志工們仍在努力著,自家後院便是環保小學堂,儲藏室裡滿是正在風乾的環保肥皂。女兒林瑩茹從小看著媽媽江鳳英動口也動手,她為媽媽感到驕傲,但更多的也是心疼,也只能擔任最大的支持者。
江鳳英(右)26就嫁到楓樹社區,從年輕時開始投入社區再造工作,如今已接近30年。(林瑩茹提供)
「以前聽媽媽演講,她會講到社區營造經驗,台下的人眼神好佩服。但同一時間,又看到這個地景不在了、那個角落也不在了。所以現在,她比較不提這個了。」林瑩茹說,近年來,江鳳英與志工們更多觸角是拓展到外面的社區,澎湖、恆春都有社區覺醒的故事,「她還是個教育者,傳承人的教育,推動人或團體的成長」。
江鳳英帶我們參觀環保皂室,我好奇,製程說明還印製印尼文等東南亞語言版本。江鳳英笑了:「對啊!很多新移民會來學,有的外籍勞工也會來學,多好!」林瑩茹事後告訴我,有些新移民女性與外籍勞工學會做環保肥皂後,回到家裡教先生或雇主,在家中的地位因此慢慢提升了。或許,這些都是支撐著江鳳英繼續往前走的動力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