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場都要砍掉重來 李天柱:天下哪有不辛苦的工作會員專區娛樂從舞台劇起家,李天柱到現在依然鍾情於舞台甚過電影、電視,偏愛台上與台下可以即時情感交流的特色。 文 翁健偉攝影嚴鎮坤影音陳廷豐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8.16 06:3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演員鏡大咖李天柱電視劇舞台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跟昨天前天演得一樣,辦不到每個世代的人,對他的記憶都不一樣。有人記得他是《後宮甄嬛傳》的太監蘇培盛,有人記得他是《花系列》的班底,有人記得他是《追妻三人行》的牛家威。但對李天柱自己而言,他一直是那個從校園時期站上舞台,以蘭陵劇坊的創始團員身分自居,就成為舞台劇的忠實信徒。李天柱(右)在2016年以《公視人生劇展再見女兒》獲得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男主角,尹馨(左)則是該年的最佳迷你劇集女主角。(東方IC)雖然有豐富的電視劇演出經歷,但李天柱為什麼總離不開舞台劇?他說演員對舞台是有敬畏之心,那個地方是很神聖的,「舞台劇有足夠時間,讓演員、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去準備,經過醞釀、時間發酵,出來的東西會比較豐富。電視電影是比較速成一點,在效率上的考量要在很短的時間就要到位,只能說往往缺少時間去醞釀,出來的東西會比較有好有壞。」 2004年拍攝電視劇《中華英雄》,李天柱難得以長髮即肩的造型亮相。(東方IC)跟昨天前天演得一樣,辦不到他以釀酒、做醬油為例子,在釀造過程中,很多微小的事情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成果,「舞台劇每一場演出都是不一樣,每個表演者當天的心情、狀態會有些不一樣,就是因為這些小小的變化,演員在表演時跟觀眾不光有視覺,還有整體的交流,在這微妙的情況下,達成精神上的一種共振。」演出電影、電視,演員是展現在導演或編劇心中的具體想法,李天柱說舞台劇有點像是量身訂做,過程中賦與不同的生命面相、性格,讓角色透過時間發酵越來越立體。相較於電視劇或電影的演出,是經過不同鏡頭加以拼湊,觀眾必須透過媒介才能欣賞,是單方向的表演,少了一點雙方的交流,「舞台劇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在這地方:獨一無二。你想跟昨天、前天演得一模一樣,還辦不到。」舞台劇比較像是在劇場空間的每個人,共同經營的成果。 這種類似手工藝打造的精神,每一場演出都是無法全部複製的砍掉重來,在旁人眼中看起來相當疲累,李天柱卻覺得天底下哪有不辛苦的工作呢?「每個舞台劇角色在剛開始接觸到劇本,直到真正呈現在觀眾面前,會有很大的地方不一樣。你感覺到他一天一天在成長,不像電影、電視,在導演或編劇心目中已經有一個具體的想法,演員就像去呈現,用各種方法把它展現出來。」 回憶都是後照鏡裡的路 李天柱坦然詮釋失智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