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判決》 該為他人負責到哪裡?會員專區娛樂戲裡艾瑪湯普遜是受人敬重、判人生死的法官,自己卻疏於維繫與丈夫的感情,與史丹利圖奇的婚姻瀕臨破碎。(傳影互動提供)文 黃以曦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10.04 08: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判決艾瑪湯普遜影評史丹利圖奇黃以曦菲昂懷海德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比《贖罪》更好的麥克尤恩小說改編電影,探討著無解卻又深刻的人生疑難。判決《The Children Act》布克獎得主麥克尤恩是影迷熟悉的小說家,相較於今年早先的《記憶中的擁抱》《愛,留在海灘的那一天》,同樣改編自尤恩同名小說的《判決》更為流暢、清晰,也最意味深長。倫敦高等法院法官菲歐娜接下一件案子:白血病男孩亞當因宗教信仰拒絕輸血。法院是否該讓醫院強制輸血?法官為做出最正確判決親自到醫院探視男孩,男孩出院,持續寫信、想更親近菲歐娜,但她決定保持專業距離。電影另一條線是菲歐娜全心投入工作,疏於照顧婚姻,曾經感情深厚的丈夫提醒抗議都無效,揚言要離開。信仰謬誤、法官拒絕男孩的親近、妻子對丈夫不再有心,電影平行了三條線來提問:當你進入某個人的生命,改變了他的人生,你還可以說退出就退出嗎?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承受上限、也有改變心意的自由,但那些被你留在原地的人該怎麼辦呢?同時兼任編劇的麥克尤恩逼問著:你至少也承認掉頭離開是件殘忍的事吧!《判決》明快而富有節奏感,有辯證與思考,但又不至於犧牲電影的戲劇化,表面上是有所轉折、抓緊情緒的好故事,但散場後,每個人內心的反省才真正開始。法官這個核心角色,嚴肅剛正,也仍是柔軟善感的,卻固執地想隱藏自己更人性的一面,艾瑪湯普遜成功演繹這份「表裡不一」的複雜度,史丹利圖奇飾演失望的丈夫,寂寞的眼神和身影充滿感染力,以及《敦克爾克大行動》菲昂懷海德飾演苦惱著摸索生命意義、伸手呼救的男孩,收放細膩,是很成熟的表演。85分導演:李察艾爾演員:艾瑪湯普遜、菲昂懷海德、史丹利圖奇片長:105分鐘級別:保護級上映日期:9月28日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