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階段,他在幾部電視劇和電影跑龍套,也拍過廣告、上談話性節目,沒沒無聞的時刻,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研究所畢了業,獎學金快用完,若想留下來就得另謀生計。正如當年不願意當一輩子的服務生,他也不願當一輩子的「通告咖」,因為「在節目上聊天,大家都會啊。」於是規劃轉型真正的「藝人」,無奈,找了10幾間經紀公司、寄上百封履歷全碰壁。「很多人質疑一個老外可以幹什麼?有點太小看我,我為什麼不行?我也可以讓大家開心啊。」
【吳鳳專訪三】不甘只當通告咖 他努力進修把握試鏡機會

2007年,幾位同鄉返回土耳其,他突然孤身一人。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想家,只能打網路電話,但也僅止於報喜不報憂,鄉愁不斷壓抑著。「我一向很樂觀,後來居然得憂鬱症耶!我待在古亭小小的房間裡,每天不快樂,一直哭一直哭,一直發抖,隔天還是一樣,非常恐怖,最後去給醫生開藥吃。幸好3個月後,交到一個台灣女朋友,心情才變好。」口中的女朋友不是身旁的老婆,說完,他尷尬望向老婆說:「哈,不好意思啊!」
他自豪擁有5年導遊的磨鍊,說學逗唱樣樣通,善於取悅別人。「一個表演者最需要的是觀察力,觀眾對什麼有反應,就往那裡發展。我當年帶德國觀光客,很會用德文逗大家開心,有時候故意裝笨、講錯話,營造戲劇效果。」

經營社群拍影音 敏銳移重心
來台攻讀政治,碩士論文研究中國晚清自強運動,2011年還翻譯成土耳其文出版,但為何選擇踏入演藝圈?「學校科系不是絕對,重點是發揮所長。我讀政治所是想了解中華文化歷史和政治,才能更融入台灣環境。我從小就有表演欲,但在土耳其沒有舞台,台灣小,外國人容易突出,不過要成為藝人不簡單。」他的模範是赴美發展的南非藝人崔佛.諾亞(Trevor Noah),「他很好笑,也有深度和內涵,無厘頭搞笑我不是很愛。」
為了提升實力,他去圖書館借書鑽研,也去大學推廣部進修表演和劇本創作,2007年起,陸續在「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表演中文單口相聲,累積超過100場。其間,他不放棄任何試鏡機會,有時花1、2天準備,得到幾百元報酬,有時上綜藝節目,等待錄影時,躲在角落小憩,嘗盡人情冷暖。有想過放棄嗎?他說當時心灰意冷想著,口袋裡最後一毛錢花光,就回土耳其。
最氣餒之際,幾家電視台捎來了機會。2011年,他加入經紀公司,主持後來讓他鹹魚大翻身的《愛玩客》,短短1年獲金鐘獎肯定。從無人知曉的小咖到擔綱主持,花了5年多,走在路上愈來愈多人認出他。他說:「表演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受到大家肯定的時候,但最可怕的是第一步,付出許多努力卻看不到結果,而且要遇到伯樂很難。」

近年電視台式微,社群網路崛起,除了《愛玩客》主持,他敏銳地轉移重心,在臉書經營了39萬粉絲,YouTube也有10幾萬粉絲。他寫文章臧否時事、自製短影音,關於台灣健保、政治、高鐵、零食的題材有好幾萬點閱,最熱門的是去年帶妻小返回土耳其探望80歲老父,情節有滿滿洋蔥,點閱破150多萬。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