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橘帽、別著粉紅臂章的信眾,終於到了目的地。他們一反前面沉默趕路的氣氛,臉上帶著笑容,講話的聲音也大了起來,安心享用民眾提供的服務。白沙屯媽祖進入朝天宮之後,白沙屯居民也要沐浴更衣,準備下午3點拜天公,在北港過一夜,明天清晨再隨媽祖起駕,踏上回家的路。
【與神同行番外篇】進香這條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2019年4月11日中午12點,白沙屯媽祖在眾人歡呼聲中,進入朝天宮,鄰近鄉鎮的計程車司機、旅館櫃檯、餐廳老闆,都在討論這幾天一年一度的盛事:「白沙屯媽祖要到了。」周圍民眾從凌晨2、3點就開始準備結緣品、飲料,甚至是生炒花枝羹、麻油雞這類費工的料理,媽祖文化大樓也將預定是菜市場的地方,舖好睡墊、疊好被子,備好流動廁所和淋浴間,為風塵僕僕的信眾接風洗塵。
這4天3夜,信眾隨著媽祖走了146公里,每天行進10多個小時。4月8日第一天凌晨1點20分出發,頂著整個白天走到將近下午5點,到台中清水駐駕過夜。第2天,接著走了11個小時到彰化花壇。第3天,隊伍即將抵達北港,大家在西螺長長的稻田邊走到日落,滿心以為要轉進虎尾時,媽祖竟趕起夜路,走到崙背、褒忠鄉,將近9點時才駐駕在褒忠派出所,這天眾人足足走了16小時。

但除了走路,其他的事都不用擔心,路上有熱心民眾提供吃的喝的。有天清晨出發,芭樂還是沾著土的;過了不久,就是水洗過的;再次看到芭樂,已經切片裝袋了。沒人拿過熟或是爛掉的水果來送,品質比水果攤還好,進香這條路讓我們見證了台灣物產豐饒。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公司行號,也都倒過椅子,在4個椅腳套個塑膠袋,就成了臨時的垃圾桶。或開放廁所讓經過的人們方便。也有人替信眾按摩,讓大家痠痛的雙腿得到些許舒緩。路邊提供服務的民眾和顏悅色,結緣品上也沒有廣告,而是稱之為:平安水、平安餅、平安餐,他們不說自己是誰,有什麼貢獻,而是笑著說:「都是媽祖請的啦。」
有一回,在連日豔陽高照的情況下,路邊遞來一條粉紅毛巾,後面另一攤就是整車的冰水,把毛巾淋溼了放在脖子上、蓋在頭頂,就成了消暑的救命符。怪不得從苗栗到雲林,走上了進香這條路,這群人全變成同一個樣子:黑黑的皮膚、臭臭的身體、掛著粉紅色的毛巾、走路一跛一跛,但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亮的。
這可能是因為,路是他們一步一步自己走出來的。

走在頭旗附近,沒有太多鞭炮和煙味,算是愜意;走在神轎旁邊時,常會被手肘拐到,偶爾去旁邊領補給,可能就追不上媽祖的「粉紅超跑」;走在神轎後面,好不容易趕上進度時,人家卻休息完要出發了。這跟打開直播時,神轎周圍那樣富有韻律節奏的畫面,完全是兩碼事。路上很少人拿起手機,每個人都埋頭走自己的路,跟自己的意志力對決,因為路上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徒步,也可以上車,有很多人願意讓走累的人搭便車。大家頂多在休息時打開GPS App,確定方向沒錯。
那走錯了會怎樣?天也不會塌下來,只要多走一點,回去跟媽祖會合就好了。就像第3天下午,媽祖行過西螺大橋後,廣福宮周遭民眾根據多年經驗,紛紛擺出香案及涼茶,但媽祖神轎一轉,去了別處,他們就默默收起物品。沒成為媽祖選擇的路,日子還是要好好過——這或許也是白沙屯媽祖想教給我們的事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