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2個遺世獨立的部落,分別為大禮及大同部落,居住於此的太魯閣族,約是在2、300年前翻越中央山脈進入立霧溪流域定居,日治時期遷至淺山及平地,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居住。
來去同禮部落住一晚 只能用雙腳到達的地方

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同及大禮部落,是唯二沒有公路可到達的太魯閣族傳統舊部落,只能靠步行前往。以前多是登山客欲登清水大山等太魯閣三雄才會前往,現在即使不登山頭,也成了一條非常棒的部落健行路線,安排1至3天都很適合。
直到2年多前,這裡都沒有電力,直到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後,部落裡才有燈光,但物資仍全靠人力或流籠運送。或許因著交通不便,同禮部落仍能感受到一份原始的氣息,這裡的網路不穩定,沒有電視更無冷氣,來到山中有一種與世隔絕的舒適感。







健行的第一站即是大禮部落,太魯閣族舊稱赫赫斯(Xoxos),民國68年居民移居下山,但仍有部分居民回到原部落生活,這裡曾有小學及派出所,小學目前只剩地上遺跡,派出所成為荒廢的水泥屋,居民多以務農為主,從登山口至大禮部落約耗時3至4小時。






第二站就是大同部落,前往大同的路程有二條,一是回到砂卡礑林道,途中會經過「達道的家」(另篇介紹),另一條則是同禮古道。一日遊的遊客會以同禮古道接砂卡礑步道,沿著砂卡礑溪回到公路。






同禮古道是條原始山徑,也是登山客喜好行走的路線,從大禮到大同部落約耗時3個小時,由於清水大山及千里眼山的登山口就在大同部落,許多登山客會選擇在此夜宿一晚,因此大同部落的接待家庭比大禮部落來得多,住宿型態也比較豐富。






從大同部落回到出發點,回程約耗時4個小時,從同禮古道接砂卡礑步道,前段有少部分稍為陡峭的下切原始路徑,回到砂卡礑林道後則是青山綠水的峽谷地型,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熱門步道。
建議行程
1日遊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大禮步道→砂卡噹林道→大禮部落(休息)→同禮古道→砂卡噹步道。
2日遊
- A方案
- Day1: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大禮部落(住宿)
- Day2:大禮部落→同禮古道→砂卡礑步道。(也可選擇原來回來)
- B方案
- Day1: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大禮部落(休息)→砂卡礑林道→達道的家(住宿)。
- Day2:達道的家→大同部落→同禮古道→砂卡礑步道。(也可選擇原來回來)
- C方案
- Day1: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大禮部落→大同部落(住宿)
- Day2:大同部落→同禮古道→砂卡礑步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