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聰明解人生公式2】信義區文青打卡聖地!李立群家讓人免費參觀會員專區娛樂大家誇獎李立群演戲演得好,他卻說每個演員都在自己的模式裡頭,只是他多用了一些小聰明完成任務。 文 翁健偉攝影劉耀勻影音余孟儒甘政國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9.07.18 09:32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李立群舞台劇眷村四四南村相聲鏡大咖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關心才開砲 眷村存腦海開地圖砲、開酸、嘲諷,是現代人常在網路上幹的事,但李立群不是這樣想,「當社會對一個普遍現象沒有關心、沒有人知道的時候,我點出來讓大家都知道,這就是一種教育、就是諷刺文學。如果大家都早已知道,你還一再提出來,就是打落水狗,沒啥意思。」所以他給自己的標準挺高的,倘若關心不到位的話,就連做個小型的相聲也不夠資格。 關心才開砲 眷村存腦海1991年的舞台劇《台灣怪譚》,他記得自己才37、8歲,對社會還有些話要說,「當時也沒有離開過這社會,所以今天看起來,會覺得《台灣怪譚》還不錯。」因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實在太紅,讓李立群(左)的舞台劇邀約始終不斷,跟他一起同台演出《17年之癢》的是賴雅妍(右)。(東方IC) 李立群在台北市四四南村長大,沒錯,就是在世貿那邊、 很多人會去拍照打卡,還可以免費參觀的地方。趁著這機會,請他回憶一下眷村人生。「我住過四四南村、東村,我住東村的記憶,比南村的記憶還要多。」他最深的記憶,是5歲時有次南村失火,人還在屋子裡面,媽媽在外頭叫爸爸來救命。但也像他演的電影《搭錯車》那樣,長大後看著自己成長的南村被拆,只剩下住的房子還留著,「我們家被留下來,當成那個眷村博物館。」他一直無法理解的是,這個家這麼小,當初怎麼住了5個人?「我只能默默的看了很久,不能跟任何人說,說了人家也不明白,全都在你的腦海裡。」雖然李立群說對四四南村沒什麼記憶,但隨口說來卻又是活靈活現,「旁邊應該是大水溝,現在不見了。大水溝對小孩來說很大;對大人來說,可能一步就跨過去。旁邊還有個『大灣』,是消防用的水池,小孩子很怕,怕掉下去就死定了。不遠處還有個運煤列車的小軌道,一直到象山裡頭,那時候象山還產煤。信義計畫區沒有一棟大樓,都是兵工廠,跟一條基隆路。基隆路兩邊還有路燈,路燈是巴洛克式、日本人留下來的,逐漸地燈光不亮了、燈泡壞了沒有人修,等我上高中時,就被拆掉了。」這麼充滿畫面的影像,從李立群嘴裡一直冒出來,最後他又呵呵一笑,「我家沒有被拆掉。」只是時移事往,一切也沒有留住,但這才是人生。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