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高樓的一樓大廳曾經是靈堂,那是2002年,創辦《中國時報》的余紀忠過世,上百位高階主管齊聚致意。回憶那一天,帶頭者突然對著大照片跪下、磕頭,於是眾人皆跪,卜大中心中嘟囔:「我覺得這太過分了,不需要這樣。後來到殯儀館,送進火爐之前,怎麼又跪下去磕頭?」但不跪很突兀,還是跟著跪了。
這天我們跟著71歲的卜大中,從時報舊大樓繞到新大樓,玻璃門內的靈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尊旺旺公仔,仰天長笑,嘴巴裡紅通通的。
職涯輝煌 我是老時報人
卜大中曾是《蘋果日報》總主筆,《蘋果日報》上小小一格〈蘋論〉由他所撰,代表一份報紙的立場。去年,是他人生第二次退休。第一次退休,是2003年從《中國時報》退休。從《蘋果日報》退休後,他筆沒停,仍一週寫二篇政治評論,並在網路論壇《思想坦克》上開專欄講古,一年間10萬字如筆記小說,寫人生起承轉合、寫媒體界的才子佳人、寫報社老闆余紀忠與黎智英、寫《中國時報》的輝煌與衰敗,幾乎可當作台灣新聞史料了。
人生職涯貫串這二大報,「所以你是蘋果人,還是時報人?」他思索良久,「我本質性的感覺,是時報人,我是以前的時報人。」他說黎智英是商人,反台獨,信仰自由民主。「這二個報太不一樣了。《中國時報》是從老闆余紀忠到我們,都穿著一件自由主義的外套,其實打開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