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三線藝術季3-1】橫跨5大縣市 綿延150公里的秋日浪漫旅行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生命的鑿痕》的木條堆疊是流動的姿態。
《生命的鑿痕》的木條堆疊是流動的姿態。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是台灣近年來橫跨最多縣市,長度最長,觸及鄉鎮最多的藝術季。長150公里,縱貫台灣西北部的公路,串上五大縣市,數十個客家村莊的祭典,在秋風吹起之季展開。結合先人與今世的傳承,也講述了台灣的開發史故事。
苗栗大湖旁的大窩,有少見的穿龍圳水田景觀。客家拓墾者陳履獻手鑿穿龍圳灌溉梯田,穿龍為古字穿「窿」諧音,客家語中「鑿洞」之意。過去曾因開墾而導致原住民與漢族衝突不斷,直至泰雅族公主雅優與陳履獻的聯姻,才得以和平共存。
順著水流走入過往灌溉梯田使用的穿龍圳,隨著水深幾乎及膝,眼前一片幽暗。水圳兩側保留舊時鑿痕,岩壁上可見過去放置蠟燭之凹槽,僅容一人可通過的窄小岩壁,訴說了客家人開墾的不易與歷史。
僅容一人通過的水圳,已經是當地大型的水圳了,牆上可建蠟燭放置孔。
手鑿岩壁引水,是困難的舊時工程。
以此為背景,在大窩三連潭旁側,由花蓮港口部落藝術家伊祐噶照打造的《生命的鑿痕》,使用台灣柳杉,以木片堆疊象徵古圳鑿痕,整件作品外觀宛如種子,落在土地上,代表先人用汗水及雙手鑿出生命,並穿透層層考驗。
伊祐噶照擅長用作品傳達對環境的關懷。
兩萬片木板拼出的作品,內部可以見到接痕。
大窩伯公廟前的老樹下,有安聖惠的《編織記憶》。伯公廟與百年大樹下,她用棉繩細密編織出白色的網,網是家也是記憶。棉網可坐臥休憩,在輕風吹拂間,聆聽客家古調,還可以以嗅覺為主體,理解在地產香氣,自製專屬精油,以及品嚐客家傳統米食牛汶水,將客家記憶自我編織,更是柔情。
百年大樹下,全白色的《編織記憶》,是居民閒談與交流的空間。
坐在白色網中,聽一場山林音樂,似夢似醒。
調香師Ally在五感體驗中使用在地產樟腦與香茅,調出自己的配方。
自製的滾珠精油,每個人有不同的味道。
客家傳統米食牛汶水沒有包餡,用野薑花當湯底,紅色是紅龍果、黃為薑黃,中間凹洞是裝糖水處。
這塊土地上,還有范承宗用稻草與台灣木材打造出的《茶窩》。茶窩以在地「茶壽」為主軸,茶壽是苗栗汶水獨有的茶壺保溫方式,過去保溫設備不如今日,故用稻草編織出如鳥巢般的茶窩,用以保溫熱茶。如今此項手工藝逐漸消失,范承宗將此工藝用大尺寸重建。大小各一的茶窩,在山林中依存,也象徵親子關係的相互與獨立。
在山林之間的茶窩,圓形似蛹。
坐在茶窩中,范承宗說要大夥幻想自己是茶葉,在水中滾動。
竹林裡,有在地藝術家翁已涵與大窩山居民共同製作的陶杯作品,陶杯作品不只展示,也表現了客家的「奉茶」文化。型態各異的陶杯安靜立於白沙之上。白沙上的流水痕跡,象徵了開墾水圳的古水流動。真實與虛幻的水同存於空間之中。
竹林裡的白沙像水般流動於林中。
藍白色陶杯表現了客家的奉茶文化。
於竹林旁側,可以一邊品茶一邊體驗手作陶,利用簡單模板打造出魚型製筷架,製作過程中,整座山林只有流水與鳥蟲鳴,翁已涵說,人與自然安靜之中互動,各有生存相處之道,這是大自然的寧靜力量。
五感體驗可以在竹林前方親手製作魚狀筷架。
燒製完成的筷架,姿態很可愛。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展覽期間:2019年10月19日至12月15日
  • 展覽地點:苗栗大窩、桃園三坑、新竹北埔等地
  • 網站:https://www.romantic3.tw/
  • 備註:因部分藝術作品前往不易,建議旅客可上官網查詢交通接駁及更多活動內容。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