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家鄉味番外篇】雲南婆婆遇上緬甸媳婦 不吵反而像母女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謝民嬌(左)與婆婆張玲慧情同母女,婆婆有空時就會到店裡幫忙。
謝民嬌(左)與婆婆張玲慧情同母女,婆婆有空時就會到店裡幫忙。
在桃園龍岡地區魅力金三角商圈,阿嬌米干老闆娘謝民嬌與婆婆張玲慧的感情出名地好,包括米干節、許多商圈活動都可以看見2人一起出席發揚雲南傳統「打歌」文化,困擾許多人的婆媳問題在她們身上完全看不見。
「媽,我煮碗米干給妳吃好嗎?要不要加豬肝?」「媽,這個奶茶妳不能喝,妳要控制血糖。」週末是謝民嬌最忙的時候,客人一波接一波,手沒停過,但她眼神還是不時注意著張玲慧,喚出口的每一聲媽,自然地像是稱呼自己親生母親。
豌豆經浸泡、研磨、沈澱、烹煮等工序製作出的碗豆粉,筷子恰巧夾得起來的軟度,入口有濃濃豆香味,調味酸香,吃來清爽。(50元/碗)
「我老公很安靜、很閉俗,我比較雞婆、愛講話,跟婆婆有話聊,人家都說我們更像是母女。」張玲慧是孤軍二代,3歲時國共內戰,父母兄弟逃出雲南,獨留她交給年老失明的奶奶照顧,30歲才聯繫上家人,來到台灣。
「那時候我老公會到緬甸也是我婆婆勸的,我要幫忙介紹女生給我老公,結果紅娘變新娘。」與丈夫的緣分是婆婆牽起,接手50年的「周家米干」也是婆婆幫忙引薦,那時謝民嬌丈夫剛巧失業,「原本店的老闆我們叫她奶奶,是外公拜把兄弟的妻子。」周家奶奶尋找接班人時,張玲慧想著自家媳婦如果願意,也是個不錯的機會,也告訴媳婦若想要接,雖然她自己不會做米干,但也可以處理些雜事。
在桃園龍岡地區魅力金三角商圈,常可看見謝民嬌與婆婆張玲慧一起出席包括米干節等活動,困擾許多人的婆媳問題在她們身上完全看不見。(謝民嬌提供)
接手老店後,每日清晨5點謝民嬌就要起床開工,磨碗豆做碗豆粉、磨米做米干,75歲的張玲慧有時間就會到店裡,「之前有一次媽媽差點暈倒,我就盡量不讓她幫忙。」話是這麼說,但張玲慧看見擺在砧板上的片狀米干、滷味,還是閒不下來,拿了刀就開始切。
經營米干店是辛苦的工作,離鄉背井求生存更是不容易,女人的韌性在張玲慧與謝民嬌婆媳身上展露無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