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日記】四大障礙奇萊東稜(五)透過殘存痕跡 看見大伐木時代(終)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研海林道已是原始森林的模樣。
研海林道已是原始森林的模樣。
走到研海林道,已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管轄,林道的另一頭是文明世界,我則走在過去與現在的河流之中,分不清過去與現在。
研海是日治時期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字號,著名的討伐太魯閣原住民與錐麓古道都與他相關,唯獨研海林道取自他的雅號卻沒關連,而是退輔會砍伐立霧溪林班檜木所闢建,林道分為上下二線,之間以索道連結,再將木頭運下山,是一條完全沒有與公路連接的林道。
12k工寮已成殘破鐵皮屋,有不少人在此紮營過夜。
早已廢棄的林道,曾經運送許多山區砍伐的扁柏與紅檜,想起從帕托魯山下來往林道時曾遇見倖存的幾棵扁柏與紅檜,之後的路程已所剩無幾,看著已殘破的12k與9k工寮的規模,可見當年砍伐的規模不小,千百年的巨木說是砍伐殆盡也不為過,心裡著實有些感慨。
9k工寮規模比12k來得大,也有人選擇入住於此。
經過休養生息的研海林道如今已是綠色森林,略微恢復原始的模樣,有些倒木、土石、路基坍方,大部分的路還是非常平坦,同行友人看著9k工寮的規模,有房間、廁所及廚房,想著說若是能重建,一定是個很棒的度假山莊,我們則認為要爬升2,000公尺才能度假,現實面實在太辛苦。
中級山的美一向很吸引目光。
在研海林道上不知已廢棄多少年的農業機具。
一號索道頭存在於雜草之中。
林道6k已經崩塌,需高繞而行,這一段高度上升200公尺的上坡,沿途像極了中級山的魔法森林,雖然揮汗如雨,但走來非常舒服,最高點是江口山登山口,接下來的路途伴隨雜亂的芒草與碎石,直到3.8k一號索道頭,殘存的機具下方便是科蘭溪深谷。
0k索道頭由扁柏製成的鳥居模樣。
再往前行是0k索道頭,殘存由扁柏所建的鳥居,接下來還要下切1,000公尺回到文明世界,曾經的巨木也是經由這條索道運送下山,可見伐木運送過程雖然艱鉅,人類卻會因價值不斐而為之,過往的歷史已無法改變,只望台灣尚存的檜木,不再受人為破壞。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