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純真重新點燃初衷 馬志翔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本來以為會先看到導演馬志翔的作品, 不料卻以演員馬志翔的身分跟大家見面。
本來以為會先看到導演馬志翔的作品, 不料卻以演員馬志翔的身分跟大家見面。
本來以為馬志翔在執導《KANO》後,還會繼續待在幕後導演更多的作品,結果反而是先演了電影《聽見歌 再唱》,回歸演員的身分。有點意外但也有些期待,重新回到幕前的他,的確跟之前所認識的馬志翔有些不太一樣。
什麼先當演員,不再繼續當導演,馬志翔說拍《KANO》之後,發現幕後工作耗費許多心力,「能量的消耗是我當初沒有想到,總之,我覺得整個人被抽乾。」他笑說為了重新儲備能量,不光花了很多時間在生活,旅行也沒有少過,「台灣環島已經繞了十幾圈。」

血緣值得驕傲 馬志翔

本名Umin Boya,1978年3月1日生,演出電視劇《大醫院小醫生》進入演藝圈,執導《KANO》榮獲第51屆金馬獎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最新作品《聽見歌 再唱》。

演馬校長 爸也是馬校長

「我的人生的排序一直在改變,從工作、然後現在家庭、孩子,但是創作這種東西,其實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事情。」馬志翔說一直以來都陸續在寫劇本,而且演員跟幕後的工作也沒有衝突,「我也沒有特意說,『是喔,一定要完全當導演。』其實演戲一直都沒有放棄,因為很清楚知道,我跟其他導演不一樣,是因為我有一個優勢。我自己本身也是個演員,可以很容易的在現場轉換變成演員的角度,去引導演員到我想要的位置。」
多次在大銀幕上嘗試真人真事改編的題材,馬志翔覺得其實都很困難。
當了父親之後,馬志翔似乎總是不知不覺更想起了已逝的父親,甚至在聊天當中就會談起過去跟父親一起行動的回憶,就連演出《聽見歌 再唱》,也跟父親有所連結。因為劇本的原型人物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校長馬彼得,馬志翔的父親也是偏鄉部落的校長,兩個馬校長本來沒有交集,最後卻促成了馬志翔接演的種種緣由。
馬志翔(右)與Ella陳嘉樺(左),在《聽見歌 再唱》扮演率領部落兒童組織合唱團的國小老師。(華納兄弟提供)
不過現實中的校長馬彼得是布農族,但馬志翔是賽德克族,卻在銀幕上扮演布農族,難道不會擔心有政治正確的風險?對於這個尖銳的問題,他說一開始跟導演楊智麟討論時,的確有提到族群問題的考量,而最初故事設定也很清楚,「因為這是再創作的作品,不是完全在演馬校長的生平,而是戲劇創作出來的人物方雅各,而他的設定是阿美族跟布農族混血。」甚至編寫了一場戲來解釋人物的血統設定,只是後來沒有拍成。
馬志翔說:「這本來就是一個創作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馬校長的精神,就是這群孩子們因為唱歌受到掌聲的肯定、重新擦亮自己的自信心。讓台灣的原住民小朋友們知道,『我其實是很好的』『其實是要對自己的血緣要驕傲』,這精神是不變的。」
「我也是素人!」 累積許多跟素人演員拍戲的經驗, 馬志翔說他們的演出都是全然的付出, 恐怕連他自己也不見得能辦到。

合作素人 有驚喜有擔心

從《賽德克巴萊》《KANO》到《聽見歌 再唱》,都充滿大量的素人演員,特別是《聽見歌 再唱》還都是小朋友,一路合作下來的感想是什麼?「其實,我也是素人!」馬志翔說剛開始拍戲的時候,自己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只是經過將近快20年的歷練,那種自然的東西已經很難得再找回來了,「素人演員有一種很本我的特質,表演的時候會有一種驚喜在。在拍攝當下,其實是完全的自我真情演出。尤其是小朋友,有的時候,你叫他哭倒不見得會哭。問他說,『你為什麼不哭?』是因為『我現在不想哭!』」
導演馬志翔(左)在電影《KANO》的拍攝現場。(威視電影提供)
「以前我剛開始演戲的時候,每一場戲都是完全付出,變成說是每次拍完一部片後,就感覺整個心都被抽乾。但是你隨著經驗,你可以知道說什麼時候可以少做一點,把這個力氣留到其他地方。」馬志翔說隨著經歷越來越多,演員都會慢慢學會一些應變的技巧,但在素人演員身上就不會發現這種狀況,反而都是真情流露,「跟這群孩子們,可以看到他們就是全然的付出。包括我之前在拍《KANO》的時候,他們也都是這樣付出,給我一個很大的鼓勵。」
「我有一個優勢,我也是演員。」 馬志翔當導演時很容易轉換成演員的角度, 引導演員達到想要的位置。

有了孩子 後悔不溫柔

一口氣跟這麼多沒有演戲經驗的小朋友一起拍戲,馬志翔覺得他們的純真狀態,重新點燃了他的初衷,「我覺得創作者都是這樣,心裡都要像個小孩。人要有童心未泯的心。在創作上面,能量才會不斷不斷的冒出來。跟這群小朋友拍片,他們的純真是讓我重新反思這個問題。」
只是拍戲當時馬志翔還沒當爸爸,如今回頭看這段跟小朋友合作的經驗,他也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在拍片的時候,要兼顧各種的壓力。有的時候我盡量能夠顧到那群孩子。可是有時候,就是我自己也顧不好的時候,沒有辦法替他們著想太多。」馬志翔流露出身為一個爸爸的愛與柔情,「如果現在重新再拍一遍的話,我應該會更有耐心,更知道怎麼溫柔對待那群孩子。」這我相信,因為他的Instagram都是小孩的照片,變成曬嬰魔人啦!
我們取笑馬志翔當爸爸後, 應該沒有空再去衝浪, 所以這是在模擬「天色剛亮就開車、 準備要去衝浪」的瞬間(並不是)。

場邊側記

電影有句台詞,「原住民的專長就是運動跟唱歌」,這算是一種偏見嗎?「欸,我覺得講偏見,有一點嚴重。我覺得有點是『先入為主』的印象,因為確實台灣的運動員,一半以上都是原住民。」馬志翔說包括歌唱事業在內,也有原住民的人才,「當然原住民的運動細胞、藝術天分可以說是天生,但是我們不只有這些、不只有這一行,所以我一直跟晚輩或是原住民小朋友說,其實我們能夠做的,不只是這些。意思是,將來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當太空人,我們跟一般小朋友沒有不一樣。」

造型:李詩文/化妝、髮型:海靜@effyblue/服裝提供:MSGM、Fendi(P.036)/場地提供:172 Works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