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中國面臨輸入性通膨 避個股買ETF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人民幣匯價近期不斷上揚,短期內會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中國相關大盤指數有表現機會。(東方IC)
人民幣匯價近期不斷上揚,短期內會吸引國際資金流入,中國相關大盤指數有表現機會。(東方IC)
今年來美國通膨持續上揚,財政部長葉倫特別強調通膨要到明年才會回跌,那麼,過往十餘年的資金盛宴是否結束?或是一如聯準會表示:通膨只是暫時現象?
通膨的上揚因素,有極大部分是去年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受疫情影響造成的消費延後,如今歐美各國開始解封,釋放了壓抑整年的消費動能,許多企業為了應付急單開始搶購原物料,進一步造成物價上揚,但這些都不會是常態。觀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4月初的1.78%高點修正到1.6%以下,證明市場選擇了聯準會的說法:通膨只是暫時現象。
但要提醒的是,就算聯準會短期不會升息,依照拜登所提的6兆美元擴大支出規模,美國的經濟復甦也只是速度問題,現在按兵不動的主因是疫情的不確定性仍未完全消除,因此高波動型資產的上漲已進入末升段,投資人要有隨時打包走人的警覺。

人民幣升值 重挫製造業

另一個要警戒的市場是中國。過去美國無論如何促升人民幣,中國始終不為所動,如今一個假性通膨就造成人民幣上揚,上週已升破6.4元大關,創近3年新高,中國官方一週內三度發表談話要市場不要去賭人民幣匯率,可見人民幣匯率近期真的是由市場機制決定。
明顯地,美國把當年對付日本那套放到了中國身上,輸入通膨給中國、推升人民幣匯價。現在中國的低成本勞動紅利已經消失,只要上游原物料價格上揚,下游的製造業無力轉嫁成本,加上本來毛利率就不高,就會面臨倒閉危機。
美國可以將成本壓力轉嫁給下游更低廉的越南等國家,中國則要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並與其他更低價成本國競爭,這是產業結構問題,也是為什麼官方拚命喊話,連李克強都出馬來壓抑物價的根本原因。
以人民幣升值的速度,短期內將會吸引很多國際資金投入中國或香港,投資人可持續投資中國相關的大盤指數,例如香港股市中的許多中國ETF。
但要避開個股投資,尤其是下游製造業,雖然近期包括造紙、鋼鐵、煤礦等類股在全球都大漲,但在中國卻重挫,可見製造業面臨的巨大輸入型通膨壓力,已經對營運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投資人因為對通膨的預期心理,又看到中國相關個股修正與落後的股價,就見獵心喜去投資,恐怕會遭到與過往投資經驗完全不同的傷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