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進出景框内外 程偉豪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從《紅衣小女孩》開創台灣恐怖片的題材,導演程偉豪現在則投入了迷你影集《池塘怪談》的奇幻世界。
從《紅衣小女孩》開創台灣恐怖片的題材,導演程偉豪現在則投入了迷你影集《池塘怪談》的奇幻世界。
程偉豪上半年不僅執導了電影《緝魂》,今年最賣座的台片《當男人戀愛時》也由他擔任監製,堪稱十足風光。如果加上之前拍的兩部賣座鬼片《紅衣小女孩》系列、以及《目擊者》,的確很難想像他會跟上網路劇的潮流,轉戰影集《池塘怪談》,闖入了腦洞大開的世界。
提到程偉豪,就不得不提他在導戲時,頗喜歡讓演員不斷重來一次,好達到特定的效果,例如許瑋甯在《紅衣小女孩》就逆來順受,果然就有驚嚇的感覺,《目擊者》的柯佳嬿也有同樣的遭遇,《緝魂》的張震則歷經各種角度拍攝的跌倒。
這裡頭唯一敢質疑他的,只有楊丞琳,會悄悄要經紀人去問,到底哪裡不滿意?所以提到《池塘怪談》,我只想知道,這回又有哪位演員敢抱怨要一直重來?
程偉豪習慣讓演員一直重來,好達到特定的效果,從許瑋甯到張震,通通都逃不了這招。

大逆轉恐怖喔 程偉豪

1984年5月16日生,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以短片《保全員之死》榮獲金馬獎最佳短片,《紅衣小女孩》締造台灣恐怖片票房新高,《紅衣小女孩2》在台票房破億,最新作品為迷你影集《池塘怪談》。

磨練演員 也不是 每次都重來

程偉豪說:「喔,其實有呀!陳姸霏沒有說她一直被重來嗎?」「她說,你沒有這樣對待她喔。」但仔細算下來,重來最多次的演員應該是林鶴軒,因為他一直要演出從同一個時間軸的不同觀點,此外就沒有了。
「我覺得這有可能真的是因為拍太趕,還有是因為我們事前有讀本,除此之外,其實這一次的情緒戲,跟以往拍過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它那個東西對我來說,是第一時間第一次拍的、才是最有機、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沒有一直重來。」程偉豪談起他磨練演員的心得,「比如說之前可能是發現許瑋甯再多來2、3次,還是可以繼續哭的,那個累的程度很符合當下那個嘗試的情緒,那當然就是一直重來。」
不要再說程偉豪(中)只會折磨演員了,為了拍《池塘怪談》,他也跳進池塘裡。(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當然不需要演員不斷重來,很有可能這回劇情不是改編自怪力亂神的鄉野傳說,但《池塘怪談》又不像是單純的影集,因為一開始是唱片公司主動提議的,起源於「魚丁糸」的專輯《池堂怪談》,程偉豪說:「『怪談』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奇幻,我寫這劇情給唱片公司、給團員,他們看了也覺得有趣。那好吧。我們來做這個。」

池塘怪談 跨界開 魚丁系副本

所以故事圍繞著2004年5月30日,劇中人展開了平行時空的穿越,至於為何挑那一天,「那是蘇打綠真正第一次發首張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的那天。」儘管「蘇打綠」這個名字現在不能用了,只能用「魚丁糸」稱呼,反而讓狂想的故事增加了更多的奇幻色彩,讓《池塘怪談》變成一種戲劇與音樂的跨界合作,但又不像是一般的MV,「多數MV的篇幅、長度跟時間,專注在詞曲的部分,有要服務的東西。」但在《池塘怪談》每一集都有片尾曲,10集下來就湊成了10首歌的整張專輯,「故事來龍去脈跟歌詞都是很緊密的結合,各自是一個副本或延伸閱讀。」
迷你影集《池塘怪談》的靈感,是來自魚丁糸的專輯《池堂怪談》,兩者互為副本與延伸閱讀,形成音樂與戲劇的跨界。
拍攝迷你影集跟電影長片,最大差別在哪裡?程偉豪說:「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時間是直接減半,就是2週就要拍出其實等同一部電影長片的長度。」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得在10集的篇幅中,設計出要在哪裡留下「下回分曉」的劇情懸念,讓觀眾心甘情願繼續看下去,「以往的電影是線性的,一次就進行到最後,是有一點點的不同。」在執行面上,最大的挑戰是分秒必爭的時間,「所有的技術含量,跟我以往的作品相比,好像真的沒有低到哪裡去。拍一些技術含量高的戲的時候,演員是一定要特別去排練那些部分。」

生死一瞬 展現出 下意識心境

程偉豪也說自己跟製作團隊的默契已經非常好,看到要拍一場車禍戲,就知道該怎麼籌備。巧合的是,《目擊者》有發生車禍、《緝魂》有飛車,連同兩部《紅衣小女孩》算進去,他的作品裡頭似乎都貫穿了同一個主題,「生死一瞬間」。「這件事情可能跟自己的人生有密切關係、之前《緝魂》宣傳時尤其強調,特別是身體跟靈魂。我也覺得好像生死跟靈魂,是我在電影、在創作面相上一直重複出現的,因為那對我而言是跟家人間的那種相處。」
監製的工作就是面對各種人情世故,每天學到的也是紮紮實實。
「我猜自己一直覺得,這東西在回頭看時才發現,為什麼《紅衣小女孩》第一集講那些失蹤、或怕失去親人的那種面向,其實都是來自於因為那時候,我爸剛剛發現癌症,被說剩3個月。後來回頭想,真的夜深人靜的時候咀嚼,發現那些是很息息相關,就是很個人的。」程偉豪說,「『爸爸得到癌症』這件事情對我有滿大衝擊,跟對人生很多的啟發,又馬上在這幾年經歷新冠肺炎的疫情,看到生命的驟逝,或是一段突然的生離死別,感受是很深的,所以在創作時,就會下意識往那種面向去取景,或那些東西就會比較能喚醒一些想法,角色的情緒跟心境就可以比較快速的做一些投射。」
父親的癌症讓程偉豪又看到人生的另一個面向,特別是母親與父親之間的關係,這讓他在改編《緝魂》的時候,放棄了原著的設定、大刀闊斧改成最後觀眾看到,張震與張鈞甯之間的深情,以及最後的結局。因此觀眾也會想到,程偉豪每部作品就是要來個「劇情大翻轉」。他解釋,「到後來每次都要說燒不燒腦,那個已經不是我的創作初衷。我覺得在做每一個故事敘事的時候,它那個懸念、引人入勝的地方該怎麼去執行,有時候有些東西就不是你看到的那樣,就跟人生很像,為什麼在敘述的時候不把這些加入呢?」
電影《緝魂》的劇情,多少反映了程偉豪在戲外的現實人生。(威視電影提供)

改當監製 一邊友情 一邊愛情

當然也不能不提,程偉豪擔任監製的《當男人戀愛時》,累積票房突破了新台幣四億元。身為億萬監製,有什麼感想呢?「監製對我來說,還在適應跟理解吧。導演就是管景框內的世界,監製就是得管到景框外很多東西。」程偉豪的比喻相當簡單,但也一語道盡了所有的挑戰,「我這次進入監製的狀態,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這是金盞花大影業的第一號作品,然後這群人裡頭又有自己的女朋友,他們拿到這個翻拍版權,拍成一個台灣版。能跟欣賞的導演殷正豪有機會合作,或者我可以怎麼分享支援一些人脈。如果真的能幫到大家的話,不然就來做監製吧?」
「我每部作品都會在剪接、後期製作提醒自己要有作者意識的原因,把一些東西留在那個時候。有天你會回頭看,『程偉豪,你那個時候的悟性也就這樣』『你那時候就是各種盲點』。」所以每部片都會想辦法再突破,程偉豪說接下來的作品也會。
作品都有生死一瞬間的主題,程偉豪回頭檢視,的確跟人生遭遇脫離不了關係。

場邊側記

但我忘記告訴程偉豪,當初為了參加《緝魂》的映後座談,分期付款還沒付完的藍芽耳機,就這樣在戲院消失不見了,至今想到內心還會隱隱作痛。這年頭不只劇情結尾要大逆轉,連訪問的結尾也要大逆轉。

造型:李詩文/化妝、髮型:Abby/服裝提供:Boss(P.41、P.45)、Peter Wu(P.42~P.44)/場地提供:Cafe Tailuu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