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預期讓全球股市過去一季開始修正,大中華股市尤其慘烈,中國滬深股市、香港恆生指數與台股都修正了近10%。不過,與此同時,能源生產大國、東協市場等原物料生產國,表現可圈可點,也預示了第四季乃至明年全球資產配置的轉變。
【基金講堂】通膨時代主流換角 聰明調整資產配置

日前聯準會有官員拋出明年春天升息準備的說法,配合美國9月零售銷售出乎意料的上揚了0.7%(原估下滑0.2%),加上布蘭特原油價格突破85美元大關,都進一步帶動了通膨的預期。
我個人認為,升息提早來臨的機會微乎其微,最主要是去年全球疫情處於巔峰,各國疫苗的覆蓋率都不高,歐美多國普遍進行封城因應,造成物價基期偏低,讓今年許多消費數據被墊高。
如今各國疫苗覆蓋率越來越高,經濟活動解封,例如北美四大職業運動都開放全場球迷進場,造成消費需求與供應鏈的緊張,過去半年,歐美許多消費大廠的補庫存需求也帶動了物價,而這個動作將持續到年底消費旺季之前,因此,我預估消費需求短期還是會很強勁,但過完第四季就會開始回復常態。
能源生產大國 前景優
另一方面,近期原油及天然氣等大漲,同樣起源於對經濟解封及季節效應的預期,加上氣候異常與金融市場的槓桿炒作而致,中國祭出限電措施更是確立了能源的強力支撐,但這些背景因子都非常態,也很難讓聯準會當成短期升息的依據。
升息畢竟是大趨勢,本專欄提過很多次,升息的步驟將是逐步縮減購債規模,以每月減少100億美元公債與50億美元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的速度來估算,8個月就會將目前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買規模縮減到零,而這8個月正是聯準會提供給投資人循序漸進調整的重要適應期。
無論如何,通膨已是金融市場最關注的議題,不過投資人無須慌張,許多極端的反應或修正可望在第四季反彈,但是投資人要注意的是,股市仍然將會進行風格的轉換,所以反彈時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好未來資產配置。
在通膨時代中,資產股、原物料類股、能源股與金融股,將是市場主流,所以能源生產大國、東協市場以及日本等,來年表現將優於其他市場。而消費類股、科技類股經過報復性消費的高峰,未來成長性將放緩,尤其是許多科技類中下游供應商,轉嫁能力較低,即使已出現大幅修正,因為成長性受限,股價未來也難以大幅反彈。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