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聲,域》,以藝術作品、工作坊和音樂會的形式帶領參與者感受,並轉換聆聽的方向。邀請藝術家以各種形式的觀察、追蹤、研究、採集園區內各種自然生態的奧秘與聲音,並將之精煉成藝術創作,在濕地的音波中找尋靈感與感動。
聽見來自溼地的聲音 2021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啟動

千古流傳的神話,都是透過聲響傳下來,在鹹水與淡水的交會處,在城市與自然的交錯中,溼地的神話又是什麼?八仙六代園的稻浪聲、渡船頭海浪聲、關渡宮的暮鼓晨鐘、老街巷弄的人聲…這些都是關渡特有的自然人文聲景。
像是李樹明與墨西哥藝術家Ivan Alberto Flores Moran的《聽,風》以河流作為發想,綿延的草地發現竹編的河水緩緩流著。他們用竹子創造聲響,在臨近作品的樹上懸掛著樂器,當觀者聽見聲音時,讓聲音引導到作品,作品即是樂器,帶出水與風的聲音故事。


白濟豪 、李紀辰、江元宏的創作《地,心》一切從挖掘開始,挖掘的過程發現從前土壤裡的廢土,大夥拿著鋤頭挖呀挖,像是考古般發現水泥塊、水龍頭、工地的建材,這些物件也象徵著土地的歷史脈絡,同時藝術家帶著志工做起聲音採集,除了園區的寂靜之聲,同時也錄製人工的聲響,工作的韻律,來自地心的音波。

蔡慧盈《飛花》她著迷於各式昆蟲的翅膀與花瓣,將這樣的輕盈與透光度結合風的元素帶入作品,第一週志工們一起合力製作各種豐富優雅的翅膀與花瓣造型的竹構創造,他們運用熱風槍塑造出有機的造型,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都清晰可見,在不可見與可見中拉出聲響的引線,除了地景藝術的創作同時也會採集聲景融入作品中。


11月7日在關渡自然公園將有一場開幕嘉年華,配合今年「聲音」主題,在這一場「世界音樂會」中,特別安排有印度式西塔琴音樂創作人及天地交織的梵唱傳承,還有來自北大武山的古茶柏安部落的魯凱族古調吟唱者Amale Gadhu阿螞樂·卡督及迪吉里度Didgeridoo的演奏與舞蹈吟唱表演。另外的「草地聲市集」則邀集了植物染巾、手工製衣、蔬果皂、礦物泥染布…等藝術手作、綠色生活、植物療癒、環境教育等相關特色攤位,此外還有一系列《聲,域》活動工作坊,有興趣的民眾可上活動官方臉書查詢。
2021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 活動時間:即日起~2022年1月9日
- 活動地點: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關渡自然公園)
- 臉書搜尋:www.facebook.com/GuanduNatureArtFest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