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媽媽桑走進條通! 尋找林森北路《華燈初上》場景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跟著席耶娜走進條通,看《華燈初上》的場景。
跟著席耶娜走進條通,看《華燈初上》的場景。
《華燈初上》第一次播出完畢,就引起許多觀眾好奇台北的「日式酒店文化」,我們跟著《華燈初上》的條通文化顧問,也是林森北路媽媽桑的席耶娜,從日式酒店小姐的視角,走進華燈初上的場景,坐進日式酒吧,體驗正統日式服務。
「日式酒店的小姐,就是風俗業的公務員啦!」這場為了《華燈初上》特別打造的導覽,夜間7點在中山站的「光點台北」集合。燙了半屏山髮型,穿著昭和風格的席耶娜準時出現,這場隨著影集打造的導覽,每播出一季只辦一次,席耶娜看著影集仔細尋找片中場景,結合日式酒店文化向旅客說明。
「日式酒店小姐,基本上是不能隨便跟客人上床的喔!一開始薪資3萬2左右起跳,做越久薪水越高。」跟著席耶娜,一邊聽她講解,一邊從中山北路走進林森北路,台北街頭的場景,以步行的緩速在眼前轉換,上一刻還是百貨商圈,下一瞬已經進入燈紅酒綠的街區。
一行人在晚間7點走入,這時對林森北路來說時間尚早,多數店家8點後才開始營業。
「我跟你們講,旁邊有一間店是專門賣內睡衣的喔,小姐可以抽成。」抽成?買內衣還可以抽成?怎麼抽?大夥聽了耳朵全豎直,此時走過的是晶華酒店後方的街區,「就是去試穿那種穿了身材會很好的啊,然後跟客人說這件好棒,客人就會買給你,一件3千多的那種喔。」然後呢?不是已經得到一件內衣了嗎?「標籤不要剪隔天拿去退,店家會退7成給小姐。」真的假的?竟然有這種操作?「哎唷這就是以前小姐的秘密啦,都講給你們聽了。」席耶娜一陣大笑,行業潛規則,這種都只是入門款。
席耶娜為了導覽,燙了個半屏山髮型。
在《華燈初上》詮釋的年代,正是網路還不發達的時期,日式酒店將小姐當成店中資產,培養一名能與客人交談的小姐,得學高爾夫、插花,還得在3日內背全日文五十音,「剛入行的時候,日文完全不會講,媽媽桑會拿點歌本要我念出來,錯的話一個字10元。」席耶娜入行是15年前,見過日式酒店的繁華與如今的蕭條,她發現酒店文化的轉型,於是開啟一般人也能輕易走入的酒吧,推廣只有林森北路才有的日式酒店文化。
席耶娜經營的Bar Nine VIP。
我們轉進林森北路的鬧區,進入由席耶娜經營的Bar Nine VIP,一間以日式酒店風格經營的酒吧。酒吧內前後各一間無門包廂,中間兩區半圓沙發座。日式酒店入內有兩扇門,首道門推開後,店內會有燈亮起,第二扇門客人推不入內,只能等待小姐出門迎接,「這有原因的,是為了讓小姐能細心迎接客人,也是為了阻隔部份不瞭解日式酒店文化的醉客。」
日式酒店規矩極多,例如酒店內地板墊高,是為了讓客人入座後,也能與起身轉桌時的小姐目光平視;客人入座後,小姐必先將客人名字寫下並貼在桌子角落,以免叫錯名字,入座那一刻,得先送上毛巾,「日本客人重視細節,台灣客人重視感覺。」席耶娜詮釋這些細節的由來。
席耶娜舉起酒杯,拿起口布擦拭杯上水痕,她旋轉杯子的姿勢極為優雅,「《華燈初上》的演員,都有跟我學這該怎麼做喔。」還有倒酒、點菸,以蹲姿在桌前整理,她皆一一示範。
羅雨儂爆打成哥的那一段,也是在林森北路裡拍攝。(翻攝自Netflix)
這個有SKY牌子的店家旁邊的小巷,就是當時的場景。
席耶娜特別還原拍攝畫面。
牌子後面,還保留著林森北路藝術展的作品。
走出酒吧,沒隔幾步路,就是劇中店家「光」的店外拍攝場景,原本的酒店地板鋪滿石頭,如今只留下旁邊木擋可以辨識。店內場景全是棚內搭建,街道景巷在林森北路的各處可見。「光」的外面,是何予恩喝醉倒地,蘇媽媽回頭望他的地方;還有另一處酒店SKY招牌旁的樓梯,是林心如衝出來打警察的場景。
劇中酒店「光」的門口場景,也選在林森北路。(翻攝自Netflix)
如今已經改為一般酒吧的「Sugar Bar」。
現在只看得到原本的木板牆壁和部份植物,可以用來辨識。
參加這場導覽,隨著八條通的夜景、六條通夜色轉換,一個晚上進入虛實之間,真實場景揉入虛構故事,紀錄的卻是日式酒店小姐的真實人生,全都濃縮在幾十分鐘的劇集裡和這一夜中。 《華燈初上》第二季場景導賞團,請追蹤「席耶娜」本人臉書,預計於1月舉辦。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