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午後彌撒》 校園槍擊案殺死了什麼?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校園槍擊案的凶手和被害者的父母圍坐,試圖透過對話修復人生的慘痛悲劇。(好威映象提供)
校園槍擊案的凶手和被害者的父母圍坐,試圖透過對話修復人生的慘痛悲劇。(好威映象提供)
巨大又深刻的心靈冒險!關於親子之愛,你不曾能想像的痛苦。
《午後彌撒》(好威映象提供)
片名直譯作「(午後)彌撒」,或將失去誤為宗教電影的觀眾。這明明是一部誰都不該錯過、誰都會震撼和感動的重要電影。故事講述兩對父母在多年沉澱心情後,終於面對面坐下來。那是一起校園槍擊案,一名男孩殺了多位同學後自殺。這是殺手與被害者兩對父母的對話。
電影低限冷調,全片大半是單一場景與一張桌子此彼邊的對話,銳利又準確到令人寒戰的台詞,與洗鍊的鏡頭,看似小品,卻滿載電影感的張力。
他們是(間接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嗎?不,他們是都失去了孩子的父母。當一邊被全世界自以為懂得並強加陪伴那個哀傷,另一邊則不被容許有任何哀傷。
「失去孩子」的痛,有著不可共量、甚至無可能言說的殊異本質,不只對立場對立的兩造而言,甚至同個孩子的爸媽,感受亦全然不同。許多失去孩子的夫妻因此分手,因為連最親的彼此亦難以同理對方的痛。《午後彌撒》做的恰恰並非要讓人對此理解更多,而是讓我們看到,愛本身的洶湧、混亂、迷惘、無可穿透亦無可自拔。
電影裡的四個人有著四種心情,在溝通和陳述的過程中,持續捲入詰問、爬梳、辯護、自我拯救,傷痛地探索一切,而唯有真能感受對方,人也才能瞭解與放下自己這邊的痛。若說電影有什麼缺失,就是這個過程實在太駭人了,110分鐘無間斷處在這強度的痛,已超出人的承受。
總是嘲諷著社會新聞那些「我的小孩很乖!」的淚眼,但那後面正是你我自以為懂得、但其實太深太繁複的愛的真實樣貌。《午後彌撒》是一部能夠擴充我們愛人能力的電影。

91分

  • 導演:法蘭克南茲
  • 演員:瑪莎普林頓、傑森艾塞克
  • 片長:111分鐘
  • 級別:輔12級
  • 上映日期:6月17日
  • 90分以上:神作!一定要膜拜
  • 80~89分:佳作!不看就沒話題了
  • 70~79分:普作!錢很多就看看吧
  • 60~69分:爛作!避之大吉
  • 60分以下:糞作!看完要洗眼睛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