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各國央行接連發表鷹派宣言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歐洲央行被迫採取強力緊縮,歐元兌美元走勢開始從低點回升。(翻攝歐洲央行Flickr)
歐洲央行被迫採取強力緊縮,歐元兌美元走勢開始從低點回升。(翻攝歐洲央行Flickr)
在上週的專欄中提到,應特別留意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潮。尤其台灣出口動能已經開始趨緩,如果這樣的趨勢沒有改變,外資可能會繼續賣股提款,股匯雙殺的狀況恐怕還會延續下去。
而這正是過去1週所發生的事情,包括新台幣在內的許多貨幣,都對美元創下了新低價位,台股也在外資賣超之下繼續修正。
上週提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聯準會採取了強力緊縮方式,才讓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強勢。因此而貶值的非美元貨幣,如果同時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就必須同樣採取強力緊縮方式,才能夠減緩貨幣貶值,以及其所帶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
例如,歐元就是如此。歐洲央行在上週宣布加息3碼,這是歐洲央行有史以來升息幅度最大的一次。因為歐元兌美元已經貶值到了歷史新低位置,而歐洲的通膨問題又遠比美國更為嚴重,也因此,歐洲央行被迫要採取強力緊縮。歐元兌美元走勢,也在歐洲央行的緊縮下開始從低點回升。
然而,這樣的情況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因為聯準會官員近期持續發表鷹派言論,而聯準會很有可能在9月21日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中,連續第3次升息3碼。屆時美元可能又會重新轉為強勢。

企業第三季盈餘 關注焦點

那麼,台灣呢?在政府刻意凍漲油、電價的措施之下,台灣的通膨數據並不如其他國家那麼嚴重,且台灣出口動能正在轉弱,央行也有盈餘繳庫壓力,因此,9月22日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升息幅度應該也就在半碼到1碼之間而已。
這也表示,即便市場慢慢接受了各國央行的鷹派宣言與升息幅度,可能出現短期反彈,但台灣在上述條件下,反彈幅度可能較其他市場來得弱。
聯準會下一次的會議時間是在11月1日,這表示在那之前,市場會有將近1個月的時間,暫時不受到貨幣政策消息面影響。更重要的或許是,在聯準會於短時間內大幅升息之後,企業的第三季盈餘表現與後續展望究竟如何?這將會是接下來市場關注的焦點。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